什么样的蟋蟀最好

2025-02-22 11:27: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蟋蟀(详情介绍)

  蟋蟀别名蛐蛐儿,属于一种昆虫,被农民视为害虫,由于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近年来蟋蟀也成了一种新型的宠物了。那么对于如何购选蟋蟀也便成了一大难题,下面教你如何选购蟋蟀。
  鉴别大蟋蟀是否优秀,不论从听其鸣声的要求出发,还是从打斗的凶狠度出发,挑选的标准都是一致的。
  标准是身长体壮,头大,背宽,大腿粗壮有力,大腿胫节上的刺要长而尖,无残缺,前翅要长而大。
  大蟋蟀的头部 ,要求有光泽,金光发亮者即为佳品。
  其后翅也应挑选长大的,因其后翅越长,即表明身体越强健。
  另外,大蟋蟀的体色 以深暗的为好,也体现其体质的结实。

回答2:

山东宁津产地的蟋蟀最好最出名。

真正的蟋蟀名产地是以山东齐鲁大平原而闻名全国,而山东的宁津县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宁津种的蟋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同时宁津蟋蟀还有北方干旱区虫的体质、顽强的斗性、耐力、凶悍,有咬死不败的烈性。

1.简介: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2.分布范围: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回答3:

头要大,头部颜色要真青、真黄、真紫;眼要凸,灼灼有神,眼角要黑;脸要长而方,黑或紫。牙齿要干亮,色金或紫或银白。民间有“五不选”之说:1、战须短而细不选;2、翅色油滑不选;3、背空、肋细、腰硬不选;4、扁薄窜溜不选;5、色不纯正不选。选购的时候,可以观察蟋蟀的皮色是否健康,看蟋蟀是否足壮、雏嫩。还要尽量看看蟋蟀的牙齿,选择那些牙齿大而且没有伤痕的蟋蟀。如果选择得好,有的蟋蟀可以斗到后秋。山东和河北的蟋蟀因其身材高大,而且凶狠善斗,是首选品种。

回答4:

1)中华蟋体黑或赤褐色,有光泽,体长28~37毫米。头顶红褐色,短圆略向前突出。复眼黑褐色,单眼淡黄色。触角丝状,为体长1、5倍。雄虫翅发达,长达腹末。近翅基发音镜圆形透明,有1曲横脉,后翅收折后向后伸长,腹末有尾须1对,长超体0。5倍。雌虫前翅短,后翅长,卷叠成尾状,伸出腹端。产卵管扁长,约为尾须1、5倍。(2)油葫芦成虫体长19~24毫米。体背面黄褐至黑褐色,有光泽,腹面色较浅,头顶黑色,头及两颊黄褐色,头顶两复眼内上方具黄色月牙形横纹两个。前胸背板黑褐色。雄虫前翅淡褐色至黑褐色,长达近尾端,发音镜长方形,被弧形横纹分为2室;后翅发达,略长出腹末,中胸背板后缘内陷。雌虫前翅长达腹部末端;后翅长出腹末一段。产卵管细长,长于后足腿节,端部呈矛头状。(3)长颚蟋成虫体长13~18毫米。体黑褐色,有光泽,具黄色细毛,后头区有6条黄色纵纹,两侧单眼间有一黄带。雄虫颜面极度凹陷,上颚很长触角细长,约为体长1、5倍。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淡褐色,有黑褐色斑纹,背中线黑褐色下陷。雄虫前翅几乎达腹末,发音镜长方形。雌虫前翅短于腹末,产卵器矛形,长短于或等于后足腿节。

回答5:

蛐蛐等级相差悬殊。王帅级别:蓝青、真青、正青、葡萄青、茄皮紫、淡青、重青。这些品种存在重名,但无非就是色泽深浅的称呼,还有青金翅、白麻头等。那么同一品种角斗时,怎么决定输赢?所以要看相貌:头大牙壮项粗身阔厚的,四方形、蜻蜓形、蜘蛛形、剑翅等,蛐蛐还要看干老程度,以上都是一流的条件,各个微妙处存在级别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