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
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生卒
年不详。天宝十二载 (753)中进士。张继在至德中与刘
长卿同为御史,大历年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
洪州。与皇甫冉、刘长卿交谊颇深,殁于洪州后,刘长
卿曾作《哭张员外继》痛悼之。
张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
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
饰。七绝《枫桥夜泊》情致清远,历来为人所称,北宋
时已刻石于苏州(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自
欧阳修《六一诗话》就“夜半钟声”提出疑问之后,后
人纷纷致辞,大多均列举例证,以明唐代僧寺半夜鸣钟
的事实。张继诗还有若干首表现了对于时事和人民生活
的关切,如《阊门即事》描写农民被召从军后田园荒芜
的情景,《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反映安史乱中
唐室播迁、财政拮据的状况。还有《送邹判官往陈留》
一首,写齐宋一带备受战争破坏,其中“女停襄邑杼,农
废汶阳耕”,“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几句,为《中
兴间气集》编者高仲武所赞赏。
席启寓刻《唐诗百名家全集》和《全唐诗》均存张
继诗 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和傅璇
琮《唐代诗人丛考·张继考》。元稹(779一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属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官至同中书下平章事,后借重宦官排挤名相裴度。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