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则有关企业排行榜遭质疑的消息,耐人寻味。
一则说,上海肯德基公司对中国饭店协会日前公布的中国餐饮业500强企业排名提出异议,以给媒体发“统一陈述”的方式对自己“屈居老二”表示不满,公开质疑自己的“死对头”麦当劳的“龙头”地位。
无独有偶。全国工商联日前公布的民营企业500强,在浙江也遭非议。一方面是因为“民企500强”中浙江以175家在各省独占鳌头,浙江民企是否有如此“分量”,一些机构表示“不可能”。另一方面,就是入选的这175家民营企业,在浙江也并不全是“最强”者。因为参加500强排名的都必须是中华工商业联合会的民营会员的企业,而在浙江的23万多家民营企业中,属于工商联会员的只有4万多家。
企业对排名置疑,说明它们对排名非常在乎,而在乎的惟一原因,是能够利用排名的权威性,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得到公众认可。而这种“在乎”,又从另一角度是对权威的质疑,因为这样的排名如缺乏科学、公平和公正,就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此悖论,值得排名者深思。
据说,这样的企业排名,是与国际接轨之举。比如,每年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企业500强排名已广为人知,成为全球企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参照和衡量标准,对推动企业发展,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为入选企业创造了世界影响力,形成了巨大的无形资产。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的形势,为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他们要通过企业排名“促进我国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竞争能力”。
但是,古来便有“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之说。任何先进的东西,在借鉴引进时,不仅怀有良好的愿望,也要有好的手段和相应的实施环境。比如,近年来流行的各类评比活动,虽然大都打着“大公无私”的旗号,但在操作中有些是为了赚钱创收,企业对这些名目繁多的评比活动不堪重负。于是,国家有关部委三令五申狠刹滥评歪风。
当然,上述两个企业排名活动,不在禁止之列,应当也是公益之举。遭此非议,有关方面是否也应反思一下评比方式和选择标准。比如美国《商业周刊》100强品牌,入选标准一是必须是全球化的公司,产品销售收入20%以上要来自本国以外的市场;二是这些公司必须有公开的市场和财务数据,使评选有据可循。这两个标准保证了评比的透明度。而国内一些冠以“中国”、“全国”的评选,有不少是“关照”了自己的会员、或者是“自愿报名参加者”,其排名标准大都依据“自己的申报材料”,难怪要遭异议。
现实良好的初衷应该有许多途径。比如作为中介组织的行业协会,其更大的作用是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政策咨询等。鼓励企业诚实苦干,或许比授予排名位次更实际、更迫切,因为,名牌和名企首先不是靠“评”出来的,而是通过市场竞争踏踏实实地“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