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皮色本身
1、真皮色的籽料会给人的感觉非常舒服,很自然。
2、而假皮色则很别扭,十分不和谐,颜色一般比较浮夸,很艳丽,像是涂上去的。
二、看裂
1、通常真皮裂纹处的颜色要比周围的颜色深一些,有过渡渐变的效果,不会差别很大。真皮,裂处颜色内深外浅,有长年累月沁入的感觉。
2、染色的裂处,绺裂处颜色明显过重。
三、看渐变
1、真皮皮色边缘处的过度,有层次感,真皮籽料的皮色边缘会有明显的过渡感。
2、染色的则是非常突兀,一色到底,分界线明显。
扩展资料
和田玉的特征:
1、外皮
籽玉的外皮颜色比较多, 人们认识颜色又带有主观感受, 因此同类子玉在皮色上略有差 异时,会出现不同的名称,如“烟袋油皮子玉”,它与“秋梨皮子玉”、枣红皮子玉的差别 甚微,仅颜色上深浅不一而已。
2、外形
新疆白玉籽料属于冲、洪积型,出自河流的中下游。千万年来由于风化剥蚀, 水流冲击,体态光滑,无棱角,外形呈鹅卵状。
3、块度
籽料都是块状。块度一般比较小,“如盘、如斗、如拳、如栗”,分量一般 在几公斤左右,最小者仅小指一般。上百斤的,则属罕见。
和田玉天然的皮色都是有色根的,染色或加强皮没有色根。简单点理解,就是如果是天然的皮色,那么最外层的颜色是最淡的,越往肉内颜色越深,俗称有色根,这种情况在有裂纹的地方最为明显,裂纹深处的颜色最深,由内而外逐渐变浅。这是由于和田玉的皮色是天然的经过万亿年形成,是由水中的金属离子附在和田玉表面形成,一层一层慢慢形成,这个道理很简单,自然是最深处的皮色最深,最表面最浅,和时间的积累有关。而加强皮和染色皮是后期染色上去的,往往只能染色到最外层,无法染到内部的缘故,所以染色皮往往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没有色根,即使能染色到一定厚度,也会是最外面的颜色最深,越往里越浅,浮于表面。随着染色造假技术的升级,肉眼识别和田玉皮色是否染色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际经验才能判断。另外有一种方法是用84消毒水浸泡一段时间,染色的会掉色,但是这种方法对玉有伤害,无论真假皮都不推荐用此方法。附两张图对比感受一下:
首先对和田玉表面进行清洁,然后利用硫氰酸铵或硫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棕红色的络合物而证明石材被三氧化二铁染色。用脱脂棉或吸水纸擦去和田玉表面的试剂,观察脱脂棉或吸水纸的颜色,若脱脂棉或吸水纸被染成棕红色,则说明和田玉经过染色,若脱脂棉或吸水纸未被染色,则说明和田玉未经过染色。因为真正带红皮的子玉,由于微量的三氧化二铁深入到子料内部,硫氰酸盐是不会与其反应而呈现棕红色的。因此利用本发明所述的鉴别方法可以快速鉴别出和田玉是否被染色,方法简单、快速易行。
和田玉的物理性能
和田玉的物理性能大致如下:
比重:2.9~3.1(含阳起石多,比重偏大)
硬度:5.5~6.5(摩氏硬度)
耐压:7吨/cm2(铁的耐压为4~5吨/cm2)
断口:参差状
条痕:白色
透明度:半透明~不透明
光泽:脂状光泽、蜡状光泽、丝绢光泽、贝壳光泽、玻璃光泽(脂状光泽、玻璃光泽与抛光方式有关,蜡状光泽、丝绢光泽、贝壳光泽与玉中的化学成分、分布、玉的结构排列和含水多寡有关)。
颜色:
玉本色:白色、黄色、青色、碧色、红褐色(糖色)、黑色
杂色:随混入玉中矿物的颜色
皮色:白、红、黄、褐、黑
作色:随人工染色不同
沁色:黄、黑、红、褐、白、绿、牙黄、土黄等
和田玉的辨认方法
和田玉辨认的方法有科学的方法和经验的方法
科学的方法就是进行岩矿鉴定、玉石细度鉴定、玉石杂质成分化验等。一般爱玉的收藏者做不到。经验的方法比较实用,是指利用放大镜,靠肉眼,凭手感,试硬度,照光透等就能确定是不是和田玉,是好玉还是次玉。
现分述如下:
掂重量:和田玉的比重为2.9~3.1,比一般常见的岩石(比重为2.5~2.7)要重,有压手沉重感。有经验的人用手掂一下就可辨别。
试硬度:和田玉的硬度是摩氏5.5~6.5度,可以刻动玻璃,而不少似玉的美石往往硬度不够。
听声音:和田玉的结构要比一般石头紧密,当玉料、玉材或玉器的块度、厚薄合适时,击敲后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同样形状的杂玉、石料就不能。
感温度:和田玉的导热系数偏小,传热不好,会使人感觉温润(不那么凉)。而一般石英质和碳酸质岩石、玻璃等导热系数大,用手背试一下,玉温而玻璃凉。
看水头:水头指的是玉的透明程度,玉中的透闪石含量大,结构细,杂质少,吸附水多,玉质透明度好,水头足。
看油头:油头指的是光泽油润程度。玉中的透闪石呈纤维状交织结构,抛光后的表面呈高低不平状,光线进入玉石会产生漫散射,表面呈散反射,使玉石看起来内部通透、晶莹,表现在外部,观感油亮润泽。油头好与表面抛光有关,抛玻璃光有利于表现水头,抛柔光有利于表现油头。好玉的油头大。
观皮色:玉石表皮往往会有不同的皮色,籽料加工有时会留有原来外皮的颜色,有枣皮红、秋梨黄、荸荠褐、烟油黑、芦花白,这些皮色是玉工留下来配合图案(巧色、俏色)或证明本品确是籽料的(有皮色是籽料的一大特点)。去掉外皮的玉器,有时候会留下一些深入玉肌的“皮根子”。古玉埋地出土之后,会有多种沁色,表皮会有风化侵蚀后的变色。有的玉器经过染色改变了原有的颜色,有的人故意在新玉上加色作旧以充古玉,会留下酸蚀火烤上色作皮的痕迹,需要认真辨别。观皮色可以初步确定是不是古玉,是籽料还是人工作色,是不是作假。
看橘皮:在玉器的表面,用肉眼或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如同橘子表皮那样的皱纹、斑块和高低不平的现象。有的橘皮比较明显,斑纹大突起高,但有的橘皮很小很细,不用高倍放大镜迎光仔细搜寻很难辨别。橘皮的形成是因玉石内部结构不均匀、玉质各部硬度不一样。经过琢磨抛光之后,致密坚硬的部分不易磨损而突出表面,这种因为透闪石微晶纤维交织结构导致玉石抛光后形成高低不平的现象,成为软玉的一个特征。橘皮突起的部分,往往是结构致密的透闪石团块,而凹下的部分是结构较松的部分,它的皱纹斑块和扭曲的特殊形状,反映了玉石内部微晶纤维交织结构的微观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