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在中文中的意思也就是国家首都的意思,就是根据他的本质特点来命名。“南京”在辽代根据当时少数民族的特点建立了有五个大都城,分别为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当时的南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这是根据民族风俗习惯和心理特点来命名的。“大都”在元代1272年改称为“大都”,而“大都”在突厥语中的意思是“汗八里”,也就是“大汗的居住处”,也是根据民族的风俗习惯来命名的。“北平”是在朱元璋灭了元朝滞后,才改名的,他的意思就是平定北方,是以一个时代的象征命名的。“北京”是在明朝永乐年,永乐皇帝将北平改为顺天府,建立了北京城。并且正式命名为北京,到现在有600多年的历史。
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从安庆[2]、徽州[3]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原阳县;地标有 陈平祠、张苍墓、古博浪沙张良刺秦处,毛遂故里、玲珑塔、娄师德故里等。秦时始置阳武县,西汉置原武县。宋神宗熙宁年间,并原武入阳武,宋哲宗元祐年间复置原武县。1950年3月,原武、阳武二县合并为原阳县(以二县首字得名)。
安徽省最初全名是“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为安徽布政使司,后为安徽省,所以安徽省省名来源是十个地名(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滁州、和州、广德州)的组合,而不是仅有安庆和徽州两地。当然,说是安庆徽州并没错,只是过程不像人们想当然的那样直接把安庆徽州两地名字拿出来当省名。
江苏布政使司只找到一个全称“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从全称当中找不到江宁,只有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五地,至于前两字江南则为江南省,而江宁反而和江北数地在另一个布政使司“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里面,简称江宁布政使司。所以,不管最初的江苏布政使司实际上是否包含江宁及江北数地,不管江苏布政使司是先有全称再有简称还是相反,至少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没有江宁完全不影响苏南数地独称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