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宰治《惜别》里,其实他描述的鲁迅的形象是“注入了太宰治灵魂的鲁迅”的形象。
《惜别》这本小说是世界上唯一一部以鲁迅为主人公的作品,同时其中的故事情节大多数也都来源于鲁迅先生的真实经历;小说以鲁迅先生在在仙台学医为故事背景,描写的也是鲁迅先生在求学时候的真实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主要表达的情感却并非是来源于鲁迅先生自己,而是来自作者太宰治。
太宰治是日本战后的无赖派作家,写作风格也都以“丧”为主要基调,在小说《惜别》中,太宰治也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只是在用一种独立、纯洁又充满善意的态度,来呈现我心中那位年轻的先生。”从这句话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太宰治的这部作品更多的是来源于他的主观感受,而非以绝对的、真实的客观情况出发,因此,在太宰治的小说《惜别》中的鲁迅形象其实真实的灵魂来自于太宰治他自己。
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更多的是呈现一些批判性的特征或者怀念性的特征,尤其是在鲁迅先生自己回忆往年经历的作品,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呈现的是一种有趣味的情绪;而太宰治笔下的鲁迅,是没有这种趣味性和正面性的,更多的是表达了鲁迅先生的孤独、无奈和愤怒,因此,小说中的鲁迅其实是极具太宰治的特色的。
事实上,作家们在写小说的时候,很少有完全按照客观事实来描写的,更多的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自己脑中所想、心中所悟的东西而已。
在太宰治的作品中,描述的是更加生活化的鲁迅。他会用带着家乡方言的日语和人对话,也会突然变得腼腆起来。而且他的思维和日本人认知中的清朝学子完全不同,拥有着不一样的品格。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鲁迅,不是那么严峻、那么犀利、那么横眉怒对的文艺人士,而是一心求学、有迷茫、有遗憾、有不甘的中国留学生。
太宰治说的是“我只想以一种洁净、独立、友善的态度,来正确地描摹那位年轻的周树人先生。”这是极其高的一个评价,了解鲁迅的人也知道,这个评价是非常正确的。
太宰治《惜别》中鲁迅是一个心系国家,一心只为改善当时的国民现状的忧国青年。
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