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对你有帮助:盘古开天辟地
世界之初,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万物生灵,更没有今天的人类。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鸡蛋,盘古就孕育在其中。
大约过了一万八千年,在睡觉中长大的盘古醒了,他睁开眼睛,周围是漆黑混沌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盘古觉得很闷,想舒展一下身体。他慢慢地站起来,向上伸开双臂,只听得咔嚓一声巨响,鸡蛋形状的宇宙被盘古撑开了。明亮轻盈的物质,飘动起来,缓缓升起,变成了蓝天;浑浊厚重的物质,渐渐沉降,变成了大地。
盘古被眼前豁然开朗的景象惊呆了,他刚要放手休息一下,哪成想,天又开始往下降了,盘古只好再次用双手擎住天。如此反复了很多回,盘古不愿意再回到黑暗混沌中去,于是就手托蓝天,脚踏大地,屹立在天地的中间,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升高一丈,地就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有九万里那么长,天和地终于被永久地分开了。疲惫不堪的盘古再也支撑不住了,他被累得倒在了大地上。
在盘古即将死去的时候,他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岳的名山,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土,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骨头、骨髓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温润的玉石,汗水变成了雨露和甘泉……
盘古垂死化身,他把自己身体的一切,变成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使新诞生的世界美丽而富饶。
居功至伟的盘古,得到后世民众的广泛祭祀,他的寺庙遍布中国的许多地方,桐柏山、盘古山、王屋山等地建有盘古庙,甚至在海南也建有盘古神祠,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前去祭祀。
天地的形成
在天地没有形成的时候,世界只是一片幽暗浑沌、窈窈冥冥的景象,看不出万物的任何痕迹,也分不清各个方向。
就这样过了许多年,在浑沌之中,慢慢生出了两个大神,一个是阳神,一个是阴神,他们精心孕育着天和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
后来天地分开了,宇宙八方的位置也确定了下来,刚柔相济,万物才有了具体的形状,烦浊之气变成了鸟兽鱼虫,精华之气变成了人类。阳神负责管理天,阴神负责管理地,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世界。
钟山之神——烛龙
在大地的北方,无臂国的东面,有一座钟山,那里生活着一个名叫烛阴的神,由于它身长千里,所以被称为:烛龙。
烛龙人脸蛇身,红色皮肤,眼睛长得很特别,是直竖着的,合拢起来就是两条笔直的缝。只要他把眼睛一张开,世界就成了白天;眼睛一闭上,黑夜就笼罩着大地;吹口气就乌云密布,大雪纷飞,变成冬天;呼口气就艳阳高照、烈日炎炎,变成夏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烛龙就一直蜷伏在钟山脚下,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不休息——他的嘴里常年衔一颗夜明珠,照耀在北方幽暗的天门之中。
浑沌
远古的时候,西方的天山上住着一个神,名叫“帝江”。帝江身体的形状像个黄色气囊,有六只脚和四只翅膀,红色的脸孔像一团火,与众不同的是他没有耳、目、口、鼻,因此,又叫他“浑沌”。别看浑沌没有五官七窍,但是,他却懂得音乐歌舞。
浑沌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南海的天神,名叫儵,一个是北海的天神名叫忽。儵和忽经常到混沌那里去玩,浑沌每次都殷勤而周到地招待他们。
儵和忽一直想报答浑沌,一天,他俩在一起商量说:大家都有五官七窍,而浑沌一窍都没有,未免太不方便了,我们不如去替他凿出几窍来。
于是儵和忽就带了斧头、凿子之类的工具,去给混沌开窍。他们一天凿一窍,七天替浑沌凿了七窍。但是可怜的混沌,经好朋友这么一凿,却莫明其妙地死去了。
关于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盘古是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人。传说他生于天地混沌之中,后来天地开辟,也就是说天地分开时,天每日高一丈,地每日厚一丈时,他就随着长高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年后,天就极高,地就极低。所有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金石等大自然的一切,均是他死后由他的身体各部分变成的。 盘古开天辟地后,可谓是权大位高了,但他深知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远远不足以治理整个天下,他便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合理的管理幅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合理的管理幅度是:他本人只管事关全局,职责重大的六个人,这六个人分别是,女娲、神农、燧火、伏羲、有巢。 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授权分工责任落实法。让女娲负责造人,先使天地之间有人气,然后又命她补天,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让神农氏负责尝遍百草,教人播种五谷,发展农业,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让燧人负责钻木取火,教人使用火种,为人类生存提供手段;让伏羲负责教人结网捕鱼,驯养禽兽,发展畜牧业,为人类提供副食;让有巢氏教人修建房屋,开辟道路,为人类提供住房和交通,衣食住行问题解决后,又让共工负责工业生产和手工业加工,教人学会技艺和制造,为人类发展提供保障和基础。尽管共工后来放纵自己,犯上作乱,以至罪不赦,被尧帝发配到边界劳动改造,但这丝毫不影响盘古管理幅度的合理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关于三皇五帝传说的简考 三皇考 三皇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具体名氏有六种说法 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记》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记》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风俗通义皇霸篇》 伏羲、神农、祝融;出自《白虎通》 伏羲、神农、共工;出自《通鉴外记》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风俗通义皇霸篇〉这种说法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生活发展情况。 从远古神话的角度,我个人的观点宜取女娲、神农、燧人。因为女娲造人后补天,人有了生存的环境;神农教人耕作,人有了生存的基础;燧人发明了火,人有了生存的手段。 五帝考 五帝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具体名氏有三种说法 (1)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出自〈史记〉 (2)伏羲、神农、黄帝、少阜、颛顼;出自〈礼记〉 (3)少阜、帝喾、颛顼、唐尧、虞舜。出自〈尚书〉据近人研究,他们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