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5-01-04 11:39: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程的构建特征是坚持以 “知识为中心”的原则,在整个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漠视学生的权利和地位,使其主体性难以实现;现代的初中英语新课程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使英语教育本质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复归,乃英语新课改成功的关键,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真正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程以学科知识构建为中心,片面强调知识的逻辑结构,具有浓厚的学术理性色彩。课程忽视了把人放到应有的位置,扼杀了学生作为主体享有的独立人格,其知识的分割也导致了人格的分裂,对智力因素的偏好也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
现代的初中英语新课程突显 “以人为本”的认知原则和规律,它以情境整合为基础,着眼于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它是一种整合性课程,倡导的“全人”教育,认为知识要服从人的发展需要。如教学JEFC BOOKⅢ Lesson10《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指导学生们开展如下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调访周围的环保现状,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特长,兴趣爱好,亲身感受,自由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可自写环保文章,可自拍环保照片,可自绘环保图画,可自编环保公益广告词,可自编自演环保小品等。指导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在方式上是书面语、口头语与摄影、绘画表达的整合;在内容上是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整合;在表达上是达意与抒情的整合;在功能上是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整合。整合创出新成果,有的学生写出了“地球妈妈的忧伤”的好文章,有的在照片或图画中写上:“净土的哭泣!”,“污染的水在呼喊:别喝,有毒!”,还有的排演了小品《垃圾的危害》。这样的课程整合,不但使每个学生不同的智力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二、开放教学环境,变“课内封闭”为“课内外放开”
传统的英语教学却不许学生插话、提问、争论等,教学氛围沉闷,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只有师生之间的“直线”交往,缺乏生生互动的合作机会,而且忽视课外的延伸。造成学生心理的压抑、负担承重。正像英国哲学家约翰 . 密尔所说:“在压抑的思维环境中,在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
新课标颁布实施后,我们的英语教学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多教师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创造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这样的空间里保持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的气息。我们切实转变了只“重课内教学,只重师生交流”的理念。课堂上“多些允许,少些不准”,学生错了可以重答,学生有疑点可以提出,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有新想法可以插话,可以设计自选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伙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课堂环境的全部放开,激“活”了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各自应有的发展。同时,丰富的课外英语活动的开展也为学生创造了全新的语言环境,比如让学生参加角色扮演、唱英文歌曲、看图问答、自由会话、答记者问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他们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评价方式的开放
变注重结果的“单一化评价”为“多元化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评价的概念往往和考试混为一谈,于是评价所关注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的对象单一的指向学生,而学生的个性发展、参与积极性等抽象的、难以操作的内容均被置于评价之外,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自我导向。
新课标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促进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比如学生成长档案,既包括平日的测评成绩,也包括学生的其他成果(音乐录音、书法作品等);既包括教师的评价,也包括其他同学的评价;既包括量化的评价,也包括文字描述的评价等,既关注学习过程,也关注学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