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信奉佛法的人,可是一直没有机会皈依三宝,佛教说只要行十恶,无论有没有皈依,都会感招报应,那么我

2024-12-19 08:06: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首先随喜师兄的行持。
用个比喻来说。
皈依好比上大学,很多考上了大学,但是他在学校里面没有好好读书,毕业出来以后只有文凭,但实际上什么都不会。
没有皈依,就好比虽然没有在大学报道,但是通过自学,完成了所有的科目,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只是没有文凭而已。
但是,佛教重实质,而非形式。有真才实学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吧?

我推荐师兄可以每次诵经完毕后,在回向前,自己念个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的那段。可以督促自己的行持。

当然,看您的提问,应该学佛时间不久。若是真心想皈依,一定会很快感召到一个好的皈依师父的哦。当年我就是的呢!
只要心诚就一定能心想事成。

最后关于功德和果位,按说我是不应该在这里讨论这些的。还是用个比喻吧。幸福就像小狗的尾巴,你追着它跑,它永远在你前方。而如果你朝着前方走了,它就会追着你而来了。
不要执著,才能有所得。

祝您福慧增长。

回答2:

信佛而不皈依三宝的人,就等同一个爱好中国风土文物的外国人,跑到中国居住下来,并不申请变更其原有国籍的登记,便自称他是中国的国民。他或可能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但他终究不是中国人;他可以尽其中国国民的义务,但终不能享受中国国民的权益。同样的,一个不受皈依而又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他虽或可得到一些佛法的好处,但终不能获得身分上的印证。这不是多馀的执着,乃是必需的手续。故在佛经中说,世人虽然行善,终不能破坏先世的恶业,若能受了三皈依戒,便能破坏先世的恶业。 受皈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皈依时,不仅口中念着,身体拜着,心里还得想着。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纳受三皈戒体,戒体须由已先受了皈戒的人,师师相传,这是法统的一脉相承,在凡夫而言,不能无师自证,所以三皈依,不得在佛菩萨像前自誓自受。由此可知,求受三皈依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了。 另有些人,尚未信佛,但对佛教颇有好感,他们却不愿意马上皈依三宝,他们唯恐皈依之后,会受到约束,或者皈依之后会无法摆脱,所以他们存着观望的态度。他们把皈依的意义,看同男女之间的婚姻一样,未到有了相当的认识之时,不敢贸然婚嫁,否则,如果彼此的性格不合,兴趣不投,难免造成终身的痛苦。其实,皈依三宝,与男女间的婚姻问题,完全是两种性质的两回事!比如,我们要学任何一种技艺,无不需要投师请益,如其不然,便难成为第一流的专家。投师的好处,是在承受老师的所学与所长,老师也是承受于老师的老师,甚至累积数百千年的经验于老师之身,我们投师学习,也就继承了数百千年的宝贵经验。但是学了一种技艺之后,我们未尝不可学而不用,即使在学习期间,感到与自己的兴趣相左,也未尝不可立即辍学;学成之后,固可不妨追随老师以至终身,但也何尝不能离开老师而独立门户?至于皈依三宝,也与投师学艺相似,要想多懂一些佛法,应从皈依三宝入手,如果仅仅观望,终究是站在门外,想在门外多懂一些佛理,那是打妄想。佛门不是牢笼,而是解脱大道,皈依之后,如会受到约束,佛门也就不能称为解脱之道了。佛教固然希望人人皈依三宝,并自皈依开始,一直走向成佛之境,但如由于根机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胜义,不能如法遵行者,皈依之后,是许可去信其他宗教,或者不再信任何宗教;而难得的是出离佛门之后,佛教的慈悲之门,仍然永远开着,随时欢迎浪子的回头。

回答3:

佛法是心法,修行需内求,求自本心,方能得道。
佛法重心而不重形。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而不是念几句皈依词,拿一本皈依证。
皈同归,即回头,认识自己错误的行为。
依是依教奉行,依据佛的教诲,精进修行。
皈依展开来,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才是大皈依,真皈依。
何谓自性三宝?戒定慧。戒即僧宝,定即法宝,慧即佛宝。放下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即是皈依自性三宝。
如此皈依,自然功德无量,圆满成佛。

回答4:

没有皈依行善有善法的功德,但您看宣化上人开示说的,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了就像是注册了。学起佛法来才有次第。当然能够受持戒律就更好了。末学觉得您还是尽早皈依的好。那样修行中有师傅指点会少走弯路。

回答5:

善友,如果做个皈依的仪式能够增进您的信心,那就去做一个,如果暂时无缘,也不会妨碍您现在持戒用功,修己功德。祝您六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