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息差管理?

2024-12-17 04:33:4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息差管理的三重境界

我国商业银行如果真的想通过加强管理来抑制息差的持续下行,应该如何入手呢?作者认为,首先应正本清源,全面、深度、精准解构这一命题,以便在管理中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避免
“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息差管理至少有以下三个层面、三重境界。

初级境界:操作层面的短期管理。这是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最常用的息差管理手段,即强化资产负债业务定价的日常管理,上收定价权限、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实
施考核,要求经营单位和客户经理在与客户议价时不能“大手大脚”、尽量“锱铢必较”。

可见,操作层面的息差管理属于管理的“初级阶段”,是“单打独斗”的
“冷兵器”,只能用来“救急”,并非长久之计。而且,在信息不够完备、工具不够先进的情况下,过于僵化的操作性息差管理,很有可能会“伤及无辜”。因为各
经营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可比性较差。客户的情况也是复杂多样,管理部门要息差,经营单位想拓展业务、维系客户关系,少不了会产生磕磕碰碰。形象地说,操
作层面的息差管理属于“严防死守型”战法。

中级境界:配置层面的中期管理。目前,我国有不少商业银行息差管理的重心正在从操作层面向配
置层面提升,其中一些机构更是高度重视配置管理,并取得了突出效果,获得了超出同业的超额利润。所谓配置层面的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合理摆布其资产负债,并根据对中期利率走势的预判,前瞻、动态优化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在确保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稳定和扩大息差。打个比方说,配置层面
的息差管理已经进化到“热兵器”时代,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打法。

高级境界:战略层面的长期管理。从某种意义上看,任何管理首先
是、最终也都可归结为战略管理,息差管理也不例外。目前息差最高、最稳的商业银行,往往是战略层面的息差管理做得最好的机构。所谓战略层面的息差管理,是
指商业银行前瞻性地确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并一以贯之,在风险定价、渠道布局、客户结构、产品创新等方面着力打造并持续强化自身经营特色,最终自然生成足够
宽、足够深的息差“护城河”。

可见,战略层面的息差管理难度最大、见效最慢,但却是长效机制和最高境界,其“威力”最为巨大、效果最为长久。形象地说,战
略层面的息差管理堪称“核武器”,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佳效果。

当然,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上述三方面的息差管理内容不一定分
个先后、非此即彼,而是三种方式综合使用。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息差管理的三方面内容是性质不同、功能各异的“武器”,一定要匹配到合适的使用者手中,才
能实现“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最佳效果,厚此薄彼、大包大揽或者功能错配只会适得其反。例如,息差操作管理的权限,应更多地配置到前台板块和经营单位。息差
配置管理的功能,应更多地配置给资产负债管理部门。息差战略管理的职责,应更多地由高管层来通盘考虑和推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