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4月,当时被省编委会批复明确为副县(处)级事业单位。位于316国道城区往武汉方向一个叫望城岗的地方;2005年8月省编委批复明确为正县级机构。目前下辖三个行政村,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7243人,内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加挂招商局牌子)、社会事务局,核定行政编制13名(实际到位9人),工勤编2名,下设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分局、公安分局、城市执法分局。五个局(分局)目前直属市直各部门管理。
五年来,在省、市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开发区一班人克难奋进,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项目建设突飞猛进。五年前,开发区范围内除几个村办企业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项目,五年来,先后引进了波导电子、武汉健民、青岛啤酒、武汉博大科技集团、武汉黄鹤楼酒业等国内知名企业和与波导配套的日本东芝、三井物业、韩国美律、甲乙及德国飞蝗等国际知名企业,吸引了齐星、犇星、双龙、楚威、长信、正发、东宇、报业印刷、金池、冰姿、金诚、华龙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落户开发区。五年累计引进工业项目35个,资金16.7亿元。
2、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可基本保证“十一五”期间区内生产生活用电需求。316国道吴家老湾至十里铺段由20米拓宽至60米。波导大道开发区段3公里只用半年时间,就紧张有序地由规划图纸变成组织最好、用时最短、质量最好的样板工程。供排水设施在主要干道基本配套。316国道包装改造彻底改变了开发区低矮破旧房屋和脏乱差的形象。五年来,开发区由一个一片耕地的农村发展成高楼林立、道路宽敞、设施较完备的城市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6平方公里。
3、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五年前,开发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区域范围内工业产值不足1000万元,截止2005年,开发区内GDP达到15.5亿元,区内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区内商业、食品餐饮、通讯、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壮大,彻底改写了开发区在随州“两起两落”的历史,改变了开发区在全市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曾都经济开发区
2003年,曾都区经济开发区成立。2004年5月,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成立,下辖北郊首义、新春、龚家棚3个村。作为曾都区新的招商平台,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利用3至5年时间,建成随州的新城区、农村城镇化示范区和曾都工业经济的样板区”。
开发区管委会把环境打造作为第一战略来抓。
先从建设硬环境抓起。投资300万元,从城区引来自来水;筹资150万元,架设两条高压输电线路;投资200万元开通了天然气;今年上半年,投资2000万元,完成316国道的绿化、亮化、美化。
开发区不断优化软环境,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重点项目督办制、责任公示和追究制,并推出“企业服务代理制”,全程免费为企业办理各项手续。2005年3月,华威汽车制造公司落户开发区,开发区招商服务部用了不到一月的时间,就办好30多项手续,使企业顺利开工。
短短的两年间,新中绿来了、澳门成利威来了、深圳富士康来了、陕西新建实力集团来了……截至9月上旬,开发区入驻企业24家。
开发区推行“主要领导负责制”,通过以商招商、活动招商、全员招商等方式,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项目向园区集聚。
立足“汽车及机械制造、轻纺织、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定位,开发区利用不同形式宣传、推介自己,邀请大批企业老板来考察。1至8月,引进了“利康”、“钟城”等8个项目,其中随州东特汽车同江苏新开河储罐公司征地72.4亩,投资2000万元,组建东特防腐设备有限公司,该项目填补了随州改装汽车防腐储罐的空白。
开发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具规模,已建成投产的企业,依托开发区这一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开发区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质上做文章,实现做大做强。华威汽车制造公司落户园区后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帮其引资1500万元,兴建了8000平方米的油漆车间和24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厂房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年产值达到4.5亿元,产品供不应求。
据统计,今年已有大力、通用等5家企业引资3000万元,使园区规模迅速扩张,企业提档升级,生产步入快车道。
“曾都经济开发区发展迅猛、势头好!”“曾都经济开发区成为项目的孵化地!”各级领导和企业经营者这样说。目前,开发区入驻工业项目24个,引进到位资金近4亿元,其中入驻外资企业7家,建成投产企业12家,年产值15亿元。2005年被曾都区委区政府授予“十佳部门”、“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目前,曾都经济开发区已经省政府批准、报国家发改委审核为省级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