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读书笔记

2024-12-27 00:23:3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三 常见的天气系统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锋的形成: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锋面锋线统称为锋。(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图2.18

2、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定义
降水位置
过境时的天气
过境后的天气
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主要在锋后
暖气团被迫抬升,可能带来雨雪天气,常带来较强的风。
气压升高

气温降低

天气转晴
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锋前
暖气团(主动)沿冷气团徐徐爬升,伴随多云和降雨天气。形成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天气转晴
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频繁。

3、气旋与反气旋

气旋:中心低气压,气流由四周涡旋流入中心。

反气旋:中心高气压,气流由中心涡旋流到四周。

中心气压
低空气流
中心气流
高空气流
北半球
南半球
天气状况

气旋
低气压
辐合
上升
辐散
逆时针
顺时针
阴雨天气

反气旋
高气压
辐散
下沉
辐合
顺时针
逆时针
天气晴朗

实例:台风 (热带气旋)

四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的状况:全球变暖

1、 全球变暖的原因: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氧化碳、甲烷等

2、全球变暖的后果: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b 影响农业生产,使中低纬减产,高纬地区粮食产量可能增加。 c 影响水循环

3、应对措施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循环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3、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不断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二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 洋流:常年比较稳定的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分寒流、暖流

2、 形成因素:盛行风 海陆轮廓 地转偏向力

3、 分布规律:

北半球 中低纬度 顺时针 中高纬度 逆时针

南半球 中低纬度 逆时针 中高纬度 南极环流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 影响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

B 影响海洋资源 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C 影响海上航行 顺流省时省力而且安全

D 影响海洋污染 加快进化速度,同时扩大受污染的海域面积。

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狭义的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体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径流总量:亚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人均径流量 大洋洲最多)

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

中国水资源分布状况:三多三少 (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夏秋多冬春少)

4、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A 开源

B 节流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

a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

b 表现形式: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整个全球范围内,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c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

a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b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风化侵蚀的地貌: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地貌: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风力堆积的地貌:新月形沙丘 流水堆积地貌:洪积扇

c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3、在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以内力作用为主。

4、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

二 山地的形成

1、 褶皱山

(1)背斜

向斜

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形成地貌

初期地貌
后期地貌

背斜
向上拱起
中间老两翼新
成山
成谷

向斜
向下弯曲
中间新两翼老
成谷
成山

(2)典型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

(3)全球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 断块山

(1) 形成

(2) 断层

(3) 典型褶皱山:华山、泰山、庐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 火山

(1) 形成

4、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修建成本、工程难度是影响山区交通运输线路的结构(公路)布局(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形态(迂回前进)

三 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

A 初期 V型 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下蚀 溯源侵蚀)

B 中期 向两侧侵蚀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C 成熟期 U型 宽而浅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 形成于山前,由洪积扇形成

河漫滩平原 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有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

三角洲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由于入海口处平缓,海水顶托作用形成

4、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A冲积平原 :(有利)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利于农耕、基建 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不利 易受洪水威胁

B 聚落选址:平原地区 则丘陵和处之

山区 冲积平原向山坡的过渡地带。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大气 水 岩石 生物 土壤 地形

2、六大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 各要素间“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地域分一规律

A 水平地带性a 纬度地带性 以热量为基础

b 经度地带性 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B 垂直地带性 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

回答2:

http://www.400gb.com/file/27972138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