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青,用大白话说,青就是竹子上的那一层亮皮儿。玩儿扇子的朋友都知道,扇面的书法是要书写在青皮一面儿上的,画画在另一面上。任何一把扇子,不管是几百的还是几千几万的,小骨都有正面和反面,而且在开肩处小骨反面还是有些凹进去的。合青就是一种打破这种常规的工艺。它在反面又做了一层正面,言外之意就是两面都是正面,那么这层青皮贴到那里为止呢,一般就是贴到肩部以上。合青的扇子民国刻骨居多,说白了就是越好越不嫌好,名家刻骨再配上合青的技法,使得扇子能够卖到一个更好的价钱。说来也确实是如此,拿新扇子来说,玉竹的直方不合竹,一般的一百多就可以搞定,但是合竹的话,最拙劣的也得400、500,稍微好一点的就要上千,此外,各个头型都有合竹的可能性,古方合竹、挑灯合竹、马牙琴合竹,老骨我还见过一把极其少见的,合竹到顶梢的一把,圆头九七,皮壳完美,为私人定做作品,美得很美得很。
除了玉竹可以合青以外,其它竹子也是可以合的,紫竹,棕竹(确实有过出现,但不明显),梅鹿、凤眼、还有最近很火的梅妃啊,红黑芝麻竹等等。
合青最早是为了实用性,现在是商业性大于实用性,最初的合竹,合竹到了肩部,这样的话,手握处扇风是比原先的要有劲儿的,后来出现的梅妃的合竹就纯属是因为料多,相似度高,这么用料能尽其用,还能增值。梅鹿的好的合竹是少见的,因为大多数人是不舍得用几根极品的相似的料来做一把扇子的,做很多把还可以挣不少钱,就一把做到了极致,就不好回钱了。
我们通常说的合竹,都是两合,也有三合青,中间玉竹,两面斑竹,一根小骨的厚度还是要与原来一致,这样看来,对于技法的要求更高。
合竹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适用性,在老骨的行市里,合竹是要比不合竹至少贵一千大洋的,合竹渐渐地,也成为了捡漏的一个标准之一……
合青折扇跟普通折扇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在于小骨,一般折扇的小骨都有两面(当然合竹的也是两面),一面密度较大,比较光滑,我们称之为“青”,另一面质地较软,相对“青”面粗糙,我们称之为“黄”,所以为了更好的手感和审美,制扇师傅就独具匠心的将小骨的两面都制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