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是前变速盘调解,右边是后变速盘调解。前盘档越高,后盘一定,脚踏转一圈带动后轮转圈数越多,需要动力就越多;当前盘一定,后盘越小,前盘转一圈,后盘转的圈数越多,越需要动力,速度越快,相反需要力量就小。正常骑前2后5就够了。骑山地车一般启动时前2,后4、5时候启动时比较省力,当骑到一定速度时候可以调高档,前档后档都可以调,根据需要调前档还是后档或者两者都调,当减速的时候,档位要相应减小,在启动时候会省力,加速也快。前档调一档比后档调一档效果大。
山地自行车两边的调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左边是前变速器,可以通过调节它的档位来改变牙盘的直径,从而改变自行车的速度和面对上坡时的阻力。数字越大,牙盘的直径越小,链条就会在更小的牙盘上,这可以提供更高的速度和更小的阻力,但同时也需要更大的踩踏力。
2. 右边是后变速器,同样可以通过调节它的档位来改变齿轮的大小,从而改变自行车的速度和面对下坡时的阻力。数字越大,齿轮越小,链条就会在更小的齿轮上,这可以提供更高的速度和更小的阻力,但同时也需要更大的踩踏力。
以上是山地自行车两边的基本调节方式,具体还需要根据骑行需求和路面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左手是前变速,负责调整链条在三片牙盘间变换;右手是后变速,负责调整链条在飞轮的各个片之间切换。山地车变速应用的是“杠杆原理”,大牙盘+小飞轮下,蹬一圈前进的距离远,但蹬踏更费力,反之蹬踏省力,但蹬一圈前进的距离近。究竟应该用哪个牙盘搭配哪片飞轮更合理,请参考我关于“踏频”的回帖,或在百度上搜寻“踏频”的相关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