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何须论及。
前人已有说法。多看看诗话、词话。
七律。历来以为第一七律是崔颢的黄鹤楼或杜甫的登高。
婉约词与豪放词,本无此一说。就以此而论的话,不妨取,《吹剑录》说法,柳永的《雨霖铃》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作。然而王士祯又提出看法,认为,婉约以李清照为魁首,豪放以辛弃疾为第一。(没记错的话,出自于,他的《花草蒙拾》)
其他五律、五绝、七绝等等。前人虽无定论。毕竟文字有多门,各极其妙,孰能定之高下。然而若欲较之高低。亦当以诗法参评。
历来评家以为,五律以王、孟(王维、孟浩然)为宗,以此二人最合五律家法笔数。淡远古朴而不失浑成。此是五律家法。杜甫,春望,非不佳耳。如是七律,自然无懈可击。然此法入五律,则沉郁稍过,反不为五律之宗。
五绝,要在。风致古朴隽雅,斯为合法。以此去选择,可得其妙。
七绝,要能涵括万有,笔墨不多,故第主风神。此易耳,然出佳作则难矣。诸如晚唐七绝,佳则佳耳,惟嫌风神太露,反失盛唐家法。这点楼主没选错。在盛唐中找。
个人认为吧,五绝实在很难说,五律我认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可以胜任,七绝杜牧的《泊秦淮》吧,七律也很难说,婉约词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豪放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些应该都是上品之作,没有悬念吧。
这个很难说,不同时代的人着重点可能不同,再者这种问题应该交给那些文学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去谈更有说服力,当然我是指像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师,不是现在这些所谓的专家。
楼主列的作品大多是耳熟能详,不过就像一楼说的那样“文无第一”——作品本身的高下层次自然是有的,但也要看其影响,你能说陈子昂的诗多牛,但他开风气之先,成为文学史不可绕过的对象;同样的一个作家所处环境也会影响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如历经国破的李清照、李煜、庾信等,作品风格有明显分野,后人推崇的往往是“庾信文章老更成”,那么这些大牛们前期作品真的就不值一提?后期作品的只有突破难道就没有继承?
有人喜欢分出高下,那就存在一个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敢问由谁来定呢——能传唱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可能都暗合各种标准吧。文学史上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楼主所列、其他网友将要列的都不会差太远,无外乎就是有数那几个牛人的A或B,常见的民间分类倒是有什么“五绝宗师”、“七绝圣手”、“豪放、婉约派别代表”,所以既然在内容上难分高下或者说就这么几个牛人撑场子不如学学吉尼斯世界纪录——从形式上来个“第一”,比如流传至今保存最古老的诗——《诗经》;最长的唐诗——韦庄《秦妇吟》;最费解的唐诗——李商隐《锦瑟》……所举例子可能站不住脚,但非常好辨别和易修正——如果大家认为这样的形式化过于“肤浅”那只要有利于我们接近、认识这些诗词文化就行了
七律应该是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