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泡沫后的产业结构制造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商业、房地产业的增加值所占比重最高,合计占全部增加值的45.9%。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 6%.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 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日本按照大类分组的行业中,制造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商业、房地产业的增加值所占比重最高,合计占全部增加值的45.9%。2000年各主要产业的比重与1990年比较,可以说明90年代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特点。第一,在全部GDP中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是服务业、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政府服务、房地产、运输通讯等行业,全部属于第三产业,表明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三产业的地位明显上升。第二,制造业、农业、建筑业、矿业等行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其中建筑业的下降幅度达到3.7%,在所有行业中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制造业。说明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民间建筑投资、尤其是住宅建设投资一蹶不振,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制造业也因为国内消费需求收缩和出口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面临调整压力。第三,政府服务和居民非营利服务、电力煤气供应等公共服务类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说明在通货紧缩条件下,民间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增长缓慢,地位相对下降;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所加强。90年代与80年代比较,最大的区别也在于此。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进入90年代,在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日本的民间产业部门增长放缓,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提高;制造业大国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面临挑战和竞争压力,服务业的地位明显上升,经济转型的趋势加快。
战后以来,日本不仅每10年制定一次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这一时
期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而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确定不同
的支柱产业,以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在战后最初10年的经济复兴时期,提高生产力是日本面临的最优
先课题,为此,日本不仅把在当时对其他产业起基础作用的煤炭开采
作为支柱产业,同时还将被称为“工业粮食”的钢铁作为第二支柱产
业,并制定“煤炭钢铁超重点计划”,通过“倾斜生产方式”投入大
量资金。当煤炭生产力基本接近战前水平之后,又着力发展钢铁生产。
当时,作为钢铁产品原料的生铁是由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两家钢铁公
司垄断的,这两家公司若拒绝供应生铁,其他钢铁公司就无法维持生
产,这一状况严重地制约了日本钢铁产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日本
通产省通过提供资金、税收优惠、增加外汇配额等方式积极支持川崎
制铁公司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高度自动化设备,在千叶县建立了超大
规模的钢铁厂,从而大大提高了日本钢铁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到
1961年,钢铁成为日本出口量最大的产品。到1973年,日本粗钢产量
达到1亿2000万吨,超过了美国,仅次于当时的苏联,成为世界第二钢
铁生产大国。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钢铁工业发挥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
进入70年代,正当日本大力发展重化学工业尤其是石油化学工业
时,日本又提出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目标。当时有人认为,尽
管日本的钢铁工业实现了赶超世界钢铁大国的目标,但在汽车领域,
无论如何努力也赶不上欧美国家,从而对发展汽车产业采取消极态度。
但通产省认为,汽车工业作为高度综合性产业,具有带动其他产业向
高层次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巨大波及效果,也是反映日本工业水平的一
面镜子,从而把汽车工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扶持。为此,日本派遣大
批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此后不久,日本
汽车迅速扩大了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进入70年代以后,汽车产业取
代了钢铁产业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
正当日本汽车宛如倾盆大雨袭击欧美市场时,家用电气作为日本
新一代支柱产业又冲出日本,冲向了世界。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迅
速普及和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产业迅速扩大。1997年日本信息
产业生产总值达111.1万亿日元,其附加值也达47万亿日元,超过了
传统产业建筑业。目前,因特网利用人数已达1700万,企业之间通过
因特网进行的电子商务总额1998年已达86000亿日元。信息化技术的进
展,因特网的普及和通信服务的日益多样化,不仅将改变日本的产业
结构,创造新的需求,提高社会效益,增加新的就业机会,而且必将
增强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信息
产业作为新的战略产业在日本日益受到重视。
日本支柱产业的发掘和发展一直是由政府主导进行的。日本政府
不仅根据时代和国民需求的变化提出确立新支柱产业的设想,并设立
包括产业界、学术界、新闻界和消费者代表在内的“审议会”进行充
分研究和讨论,以吸收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反映国民的意向,在此基础
上形成法案或政策。此外,日本政府不仅通过“行政指导”直接对企
业进行干预,确保支柱产业顺利发展,还按不同行业设立行会组织,
行会组织既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桥梁,也在行业内部进
行协调,并就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生产状况、技术开发等进行调查和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