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皇帝为什么都自称“寡人”、“朕”、“孤”?有什么含义?

2024-12-21 13:58: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其实是来显示自己和平常人的不同,以此来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身份,不过还是蛮贴切的,皇帝就是孤家寡人。

孤和寡人:在秦始皇之前是没有皇帝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都是自称孤或者寡人,比如在高中课文中就有“寡人之于国也”,这种称呼被后来的各位皇帝沿用下来。其实孤家寡人都是说自己独自一个人高处不胜寒的那种寂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孤寂,世上只有他们待在山上而我们都待在山下。其实也是有点装的是吧。

朕:从秦始皇开始朕才成为皇帝的专有名词,之前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只是我的意思,比如在屈原的《离骚》中就多次出现朕这个字,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屈原不是皇帝。秦始皇这个人就是比较霸道,他喜欢用朕这个字就硬生生地把这个字规定为皇帝专用,其他人用就要杀头,果真霸道。

历史上的皇帝大多都是孤家寡人,都说戏子无情但是纵观史书你会发现其实皇帝才是最无情的,整个国家要以一个人为核心运转怎么能有情呢?有情的都是昏君,无情的都是明君。他 宠爱一个女人也不能太过于宠爱,因为会有大臣弹劾她,会有后宫的女人嫉妒她,她还能有好吗?

那朕只爱一个人好不好?也不行。皇子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那是国本,子嗣少会有太后群臣逼着你找女人。过于宠爱一个女人爱屋及乌,娘家的封赏定为丰厚,所以历史上才有那么多外戚专权。而且很多后宫女人你即使不爱也不能显现可能还要装一下,比如年羹尧的妹妹年妃,你即使烦了只要她娘家有权势你也得给她足够的宠爱。所以他爱谁也不能由自己决定。

回答2:

孤、寡人、朕,这三个词都是自称,其中“孤”和“寡人”都是国君的谦称,只有国君才能用,而“朕”则是秦朝以前的平民的自称,这三个自称,根据目前的史料,“孤”最早,大约在西周早期就出现了,而“寡人”则要晚一些,在春秋时期才普遍使用,到了战国时期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般来说小国的国君用“孤”,大国用“寡人”,此时的“朕”属于平民的自称,人人可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规定“朕”为皇帝一人专用,其他任何人不得僭越,此后“寡人”式微,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但“孤”的生命力却长得多,直到三国时期都还有很多“孤”,两晋时期逐渐减少,南北朝时期基本消失,进入隋朝后,最后的“孤”被“本王”所取代,比如王世充被封的是“郑王”,从来都没听说过自称“孤”,向来都是“本王”

回答3:

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对王号已经不满意。他提出“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与臣下商议后,嬴政决定从“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称“皇帝”。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

回答4: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没什么意思 都是一种自称,跟 我 一样。

回答5:

孤家寡人嘛,李白说过高处不胜寒,高高在上很孤独的,没有人理解,总有人嫉妒,所以才孤寡自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