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024-12-20 09:13:1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也就是感觉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可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 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等。

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刺激:是指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

    刺激物:是指发生作用的物体。

    适宜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器官的最适宜刺激。

    非适宜刺激:其他的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是非适宜刺激。

  •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又叫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二者成反比。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二者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

    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其英文缩写为j.n.d,指的是刚刚引起差别感差别阈限表示的是差别感受性,二者成反比。

回答2:

每个人都有感受器官,但是,各人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却不相同,有人感觉能力强,有人感觉能力弱。同一个声音,有人听得见,有人听不见;同样大小的物体,有人看得见,有人看不见,这就是感觉能力的差别。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高;感觉能力弱,感受性就低。感受性的高低可以拿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加以度量。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觉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低。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
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发生的作用叫刺激,发生作用的物体叫刺激物。我们经常只用刺激这个概念,某种场合下它指的是对感觉器官发生的作用,另一种场合下它又指的是发生作用的物体,大家很容易分辨得出来。
有的感觉器官可以反映几种刺激,如,视觉器官可以看到光线,用手按压眼球的触压刺激也可以引起光感。但是,一种感觉器官只对一种刺激最敏感,如,视觉器官对光最敏感,按压只能引起模糊的光感而不能清楚的看见物体。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这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其他的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就是非适宜刺激。光对于视觉器官来说就是适宜刺激,对于听觉器官来说则是非适宜刺激;声音对于听觉器官是适宜刺激,对于视觉器官则是非适宜刺激。
感受性也可称为感觉的敏感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某些感觉通过训练或强化可以获得特别的发展,即敏感性增强。
感觉的产生需要有适当的刺激,而刺激强度太大或太小都产生不了感觉。也就是说,必须有适当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这个强度范围称为感觉阈。它是指从刚好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范围。对各种感觉来说,都有一个感受体所能接受的外界刺激变化范围。感觉阈值就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受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对能引起明确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之为识别阈值。(同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绝对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能够觉察出来的刺激强度越小,表示感受性越高,否则便是感受性低。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
对刚好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之为感觉阈值上限,又称为极限阈值。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其英文缩写为j.n.d.。差别阈限表示的是差别感受性,一个人能够觉察到的差别越小,说明他的差别感受性越高。 如人对光波变化产生感觉的波长差是l0nm。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随某些因素如环境的、生理的或心理的变化而变化。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E.H.)1840年测量了重量的差别阈限,发现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就是△I/I=K。其中,△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或者叫韦伯分数,这个定律就是韦伯定律。后来研究发现,不同感觉器官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而且,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的范围。
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Fechner,G.T.)1860年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用差别阈限作为感觉的单位,测量了刺激的物理量和它所引起的心理量。结果发现,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就是:S=K·lgR。式中,S是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这就是费希纳定律。不同感觉器官的K值是不同的,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从费希纳定律可以看到,我们不能拿刺激的物理单位来代表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的单位。

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