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到底算不算中国情人节?广东的专家们昨日就此问题进行了观点碰撞。有观点认为“说七夕是情人节,纯粹是商家和媒体炒作的结果,把七夕定位为女儿节而不是情人节更有意义”;也有人认为“中国有三个情人节:元宵、三月初三和七月初七。”(8月23日信息时报)
把日子过成段子,用在这条新闻事件甚是贴切而自然。中国人多,按照人均,专家自然也应该多。当我们告别温饱,走向小康,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学者也就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机会和理由。
但看看这些先生大人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吧:李白是个“古惑仔”、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孔子是个“丧家狗”……变着法儿地吸引人们的眼球,颠覆民众的知识储备。以至于学术思想成了某些专家学者手中的钟摆,由着性儿地左右拨动。
真理越辩越明固然不错,但争论的前提是,首先要清楚要辩论的是真理还是谬误。可惜,许多时候,本应文质彬彬的专家学者,陡然间,摇身一变为杀气腾腾的“黑旋风”,不分青红皂白,抡起党同伐异和学术专制的板斧,不容分说,劈头砍去。
再则,不知有意无意,某些专家学者一不留神还把自己幻化成学术上的“芙蓉姐姐”。娱乐,居然成了学术的主题。“黄帝是中华和谐文化的创始者”;“诸子怎么没有西子?这都是对女性的歧视!”;西施,怎样沦为“色情间谍”?……面对这些屡屡语出惊人的学术“芙蓉”们,真的很难搞清这到底是娱乐化的学术还是学术化的娱乐?
在细枝末节上做道场,一直是部分无行学者的癖好。如同爱向人炫耀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的孔乙己,有些专家学者也总忘不了在人前展示他们对“三寸金莲”的心得体会。且不论七夕到底是不是中国的情人节,也不说中国的情人节究竟有几个,退一万步讲,就是争论有了结果,又如何?
郭德纲爱说: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科学家会武术,流氓也挡不住!不幸让他说着了。一些掌握了话语权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像一个文化商人或者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要么在大庭广众之下推销自己的娱乐学术,要么洋洋洒洒离题万里地夸耀自己的知识渊博,要么做一只左右逢源的权势“鹦鹉”。于是,面对九江大桥坍塌事故技术安全鉴定专家组的神奇的高效,有人揶揄道:太神奇了!他们是约翰逊世!那一刻,他们一定是灵魂附体!
娱乐至死的时代,遗憾的是,那些本应该发出自己独立思考声音的专家学者也不能免俗。他们也耐不住寂寞地纷纷把自己打扮成娱乐明星,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大声吆喝着娱乐化的大力丸,装点着娱乐时代的学术星空。
耶稣说:如果最优秀的分子丧失了自己的力量,那有用什么去感召呢?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善良呢?
既然不能把日子过成日子,那就只好将日子过成段子。这一点,专家学者想到了,大家也想到了
站在女性的角度来讲,会很希望过,会期待自己男友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惊喜。
我是女的,我是希望过,也希望收到特别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