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省管县有利的方面:
省管县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保障了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财政资金,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省管县直接减少了地级市这一中间层级,从而避免了中间环节的剥削的现象。
由省直管的县级财政留成比例将大大增加,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缓解财政矛盾。省管县的优势是少了市这一中间环节,省里也可以集中更多的财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实施省管县体制还可以降低行政成本。
实行省管县也有一些弊端:
导致地级市调控能力不强,以及市与县的权利之争。这不利于带动大市的整个地区经济的效率和发展的速度,从而也不利于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强县扩权容易导致县(市)做大本县城市建设和规模的冲动。
鉴于此,要减小省管县的弊端,则必须减少县(市)机构,这样省直管县体制还会带来新问题:省管县所管的县太多了根本管不过来,这就需要把省级区划单位缩小,这又是一个大动作,并且这个动作在目前的状况下很难成功。
“省管县”体制与“市管县”体制相比,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保障了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财政资金,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省管县直接减少了地级市这一中间层级,从而避免了中间环节的“市刮县”和“抽水机”的现象。地级市政府为了在较短的任期内搞出政绩,往往集中县(市)财力建设地级市,从而富了一个地级市,穷了诸多县和乡镇,造成市本级的“虚富”。 由省直管的县级财政留成比例将大大增加,县里能集中更多的财力来发展县域经济,从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缓解财政矛盾。“省管县”的优势是少了市这一中间环节,有利于调动各县(市)积极性。 同时,省里也可以集中更多的财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浙江省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如此发达的高速公路网、新型化的花园式农村、以及在农民中开展的合作医疗等多项走在全国前列的基础建设和公共财政措施就得益于此。 实施省管县体制还可以降低行政成本。一个中等地级市,每年光工资就要财政支出2亿元左右,一年一个市本级的财政支出要在5 亿元左右,而全国共有260多个地级市,匡算下来,每年全国单地级市的财政支出就在1300亿以上。如果实施彻底的省管县将极大地节约行政成本。 但省管县的体制在实施过程中也遭到一些质疑。 一些官员和专家认为,浙江“省管县”体制的进一步强化,其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地级市调控能力不强,以及市与县的权利之争。这不利于带动大市的整个地区经济的效率和发展的速度,从而也不利于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同时,强县扩权容易导致县(市)做大本县城市建设和规模的冲动。 鉴于此,要减小省管县的弊端,则必须减少县(市)机构,这样省直管县体制还会带来新问题:省管县所管的县太多了根本管不过来,这就需要把省级区划单位缩小,这又是一个大动作,并且这个动作在目前的状况下很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