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的学习笔记,急!!!

2024-12-17 02:38: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第四章 非洲
第一节 非洲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处33°S—35°N,纬度低,热带面积大,赤道、回归线穿过大陆,与两大洋,红海、地中海相邻。由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和一些小岛组成。海洋线平直,岛屿、港湾较少。
二、地形以高原为主
1、地形特征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沿海有狭窄的平原,平均海拔较高(750m)。
2、主要地形区
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刚果盆地,北部有大面积风力地貌(撒哈拉沙漠)。
3、东非大裂谷
长6400千米,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到西亚的死海附近,东非裂谷带深几百米到2000米,平均宽48—65千米,最宽处200千米。由于板块张裂,裂谷还在加宽。
三、热带为主的气候
1、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且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各地干湿状况差异明显
北部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干旱,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沙漠分布区。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环境,沙漠区还在向南扩展。
赤道附近西部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沿岸夏季(7月前后)受西南风影响,气候湿润;东部地区海拔高,气流上升较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草原和雨林区热带动物种类多样。
3、马达加斯加岛东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该岛虽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但东南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湿润的信风登陆后受地形阻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加之沿岸暖流的加湿作用,降雨丰沛。
四、主要河流和湖泊
1、尼罗河:长6671km,世界最长河,发源于南半球东非高原,流经热带气候区,向北流注入地中海。
受气候影响,河流定期泛滥,水量季节变化大,下游流经沙漠区,尼罗河水源分配问题也是该地可能发生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枯水期,尼罗河水主要来自白尼罗河,原因是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此时南半球为雨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而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尼罗河另一支流)位于北半球,此时流域为旱季,河流为枯水期。
2、刚果河:两次穿过赤道,支流众多,河网稠密,形成典型的向心中状水系;流经热带湿润地区,加之流域面积大,水量很大(河口海洋中60千米范围内是淡水),流量季节变化小;河流含沙量小,水能丰富,水能主要分布于河流上游和下游区;河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刚果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流域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流经刚果盆地时,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易沉积;下游地势高差较大,水流速度快,泥沙不易沉积。
3、湖泊多集中于东非高原,断层湖,狭长水深。
坦尼葛喀湖是非洲最深是湖泊,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
五、居民和经济
1、北部以白种人为主,南部是世界黑人的故乡,黑种人为主。人口增长快。
2、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石油、金、金刚石、铝土矿等)旅游资源等。
3、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问题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非洲的旱灾严重:热带草原气候干旱季节延长,甚至连续几年干旱;雨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极易发生旱灾;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人口增长快,对水资源需求量增长快,加剧旱灾。
非洲的土地荒漠化严重:荒漠化主要分布于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过渡的地区。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风沙作用强烈,在干旱少雨的年份地表植被受损,促进荒漠化的形成;人口增长过快和贫困饥荒是造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第二节 西亚和北非
一、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1、地理位置重要
古代“丝绸之路”经过地,现代是海陆空交通要道。
(1)土耳其海峡:由三部分组成,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2)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
(3)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最近通道。
2、中东和西亚范围不同
中东:包括西亚国家中除了阿富汗以外的国家和非洲的埃及和土耳其欧洲部分。
二、地形、河流和湖泊
1、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2、尼罗河
3、西亚两河平原是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
4、死海:断陷形成,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湖面高程 -400米),含盐分比一般海水高7-8倍,是世界上最咸的湖泊。
三、炎热干燥的气候
1、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很少,阿拉伯半岛有七个无流国,水资源很紧张,许多国家依靠淡化海水。
地中海沿岸形成地中海气候; 伊朗沿海地区,因海拔高,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2、撒哈拉沙漠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植被很少,地下矿产丰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撒哈拉沙漠面积还在扩大。
四、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1、古文明发祥地,历史悠久;以白种人为主,多民族聚居区
2、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联盟)
本区25个国家中,有17个阿拉伯国家(土耳其、以色列、阿富汗、伊朗、塞浦路斯、前苏联解体的4个国家除外)。
3、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麦加城是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4、文化差异大,宗教纠纷复杂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世界最大的油库和磷矿库
1、石油储量大,产量大,输出量大
2、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
一些大国为争夺石油,插手该地区事务。石油问题也是该地区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3、本区石油输出路线
(1)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日本、中国
(2)波斯湾——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北美、西欧(苏伊士运河航道较浅,25万吨以上油轮不能通过)
(3)波斯湾——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北美、西欧(运量最大)
4、摩洛哥的磷酸盐产量大(占世界的3/4),要考虑石油开采完后的经济出路问题
六、匮乏的水资源
1、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缺乏
2、河湖水资源争夺,成为该区一个焦点
气候干旱,河流水资源缺乏;干旱严重时,位于河流上游的国家大量引水,导致下游国家无水可用(引起纷争的原因之一) 。
思考: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国家? 利塔尼河、约旦河流经的国家?
哪些国家争夺尼罗河的水源?
中东为什么会长期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

七、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1、灌溉农业比较发达
在高原上比较湿润的地区、沙漠中地下水出露处发展游牧业。灌溉农业分布于河谷平原和沙漠中有地下水可灌溉的绿洲。 伊拉克出口椰枣。
1、 沙漠旅游业
第三节 主要国家和地区
埃及
一、尼罗河的赠礼
1、位于非洲东北部,包括西奈半岛,地跨亚非两洲
2、历史悠久,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3、境内90%以上是沙漠,耕地和人口主要分布于尼罗河谷底和河口三角洲
4、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
河口位置(30°N,30°E ),水源来自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降水多,大量的水和泥沙涌入下游,每年6~9月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土壤和灌溉水源。洪水泛滥后开始农耕,枯水期是农作物生长和收获的季节,尼罗河下游河谷和三角洲的农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0世纪70年代初,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坝,坝上形成巨大的纳赛尔水库,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⑴发电量巨大,大大缓解了埃及的能源问题;
⑵扩大灌溉面积,大量的沙漠被开垦成耕地,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
⑶有效地解决了尼罗河的洪水泛滥问题,调节河流径流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
⑷水库还可发展养殖业;
5、阿斯旺大坝建成后,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⑴大坝建设前,尼罗河泛滥洪水有洗盐作用,大坝建成后洪水被拦,加之蒸发旺盛,
土地盐渍化严重,导致耕地肥力下降,耕地质量下降;为了保证农业产量,不得不大量
使用化肥,既提高了农业成本,又增加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尼罗河水质恶化;
⑵库区地下水位升高,周围大量土地次生盐渍化,耕地质量下降;
⑶库区周围蚊虫繁生,疟疾等传染病严重;
⑷库区大量的水被蒸发,使下游水量减少,灌溉水源紧张;河床侵蚀严重;下游的耕地失去了这些天然肥料而变得贫瘠,加之沿尼罗河两岸的土壤因缺少河水的冲刷,盐碱化日益严重,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⑸尼罗河三角洲不断后退(泥沙来量减少,地中海海浪袭击),耕地面积减少;因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土地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⑹尼罗河带人地中海的营养盐减少,鱼类的饵料减少,地中海渔业资源减少。
二、苏伊士运河
1、全长173千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2、大大缩短印度洋到大西洋的航程,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线路之一,地理位置重要
三、重要的经济支柱
石油、运河、侨汇(外籍工人多,寄回、带回大量外汇)、旅游等。
旅游资源丰富(沙漠风光、阿斯旺大坝、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名胜古迹),旅游业发达。
农业生产主要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适宜棉花生长,种植长绒棉。水源条件好的地方,还有水稻种植,如尼罗河三角洲。
狮身人面像近些年有些模糊,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沙特阿拉伯
一、热带沙漠国家
1、位于红海、波斯湾之间,西亚最大的国家,地广人稀
2、北回归线穿过陆地,气候炎热干旱,沙漠面积占全国面积的一半,水资源缺乏
二、石油王国
1、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4以上
2、石油产量大,出口量大,石油收入成为主要经济来源,国家富裕
3、经济向多样化发展
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海水淡化(世界最大),钢铁、炼铝、水泥、电力等
三、农业迅速发展
1、过去游牧业为主,粮食几乎全靠进口;黄沙遍野,干旱缺水限制了农业发展
2、利用石油收入兴修水利,截储雨季山洪;淡化海水,应用高效节水技术扩大灌溉面积,增产粮食
3、实现粮食自给
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地理位置
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面积约占非洲的4∕5,北部与撒哈拉沙漠相接,其余三面临海,是非洲的主体部分。南端是非洲经济发达的国家南非。
二、地形特点
1、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
2、主要地形区
三大高原,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5895m),位于赤道附近,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自然带分布比较复杂,山顶有积雪。
三、气候炎热多雨,河湖较多
1、气候炎热多雨,大部分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为主。
2、茂密的热带雨林
赤道以北热带雨林气候面积较大,夏半年受西南季风加剧了湿润。
3、热带草原面积大
⑴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旱季的后期(北半球出现在4月),由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雨季是怎样形成的?
⑵野生动物种类多,动物有长途迁徙的特性。
⑶如果干旱季节延长,加剧旱灾,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
4、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如 尼罗河(定期泛滥)、尼日尔河等。
5、湖泊主要分布于东非高原
四、丰富的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黄金、金刚石储量、产量占世界第一位;铜、铁、铀和其他金属矿产也很多;几内亚湾沿岸的石油。
2、主要矿产分布的国家
南非——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酸盐储量居世界首位;金刚石、铀矿也很丰富。 ;几内亚——铝土;赞比亚——铜;尼日利亚——石油;刚果(金)——金刚石、铜;摩洛哥——磷灰石
五、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非洲中部和南部,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占到90%以上,还有许多外来居民;政治地图变化很大(历史上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从15世纪沦为欧洲的殖民地)
2、许多国家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单一商品经济”;南非采矿业占重要地位,大量出口矿产品,黄金,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电力工业发达,农业和旅游业比较发达
出口矿产、畜产、木材、经济作物,进口粮食、工业制成品等。
3、一些国家主要的出口商品
科特迪瓦——可可;乌干达——咖啡;赞比亚——铜;博茨瓦纳——金刚石;索马里——活牲口;尼日利亚——石油;刚果(布)——原油、木材
4、不利之处及形成原因
低价出口初级产品,高价进口工业品和粮食,利润大量流失,限制了经济发展。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长期遭受殖民主义者的政治侵略、经济控制与剥削。
5、出路
发展多样化农业、民族工业,振兴经济
科特迪瓦发展其他热带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旅游业,水产业等。
六、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1、粮食不足,成为本区的普遍性问题
2、产生粮食问题的主要原因
⑴热带草原气候的影响
热带草原面积大,旱季降水很少甚至无降水;有些年份干旱季节延长,很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⑵高速增长的人口
本区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量大增。⑶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形成单一商品经济(热带农作物种植为主),缺乏种植粮食的技术、生产习惯。
⑷农牧业生产技术落后
历史根源
⑸一些国家政局不稳,经常发生内乱,生产发展缓慢
⑹许多国家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旱灾严重
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森林、草原破坏严重,土地退化、草原沙化,农牧业生产下降。
3、本区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⑴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很高 ⑵医疗、卫生条件差,疾病流行,人口死亡率也较高,人口寿命短,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很高⑶农牧业生产落后,家庭要靠增加劳动力来增加收入。
4、解决粮食问题的不合理措施
毁林、毁草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恶化,一些耕地丧失,粮食产量难以提高,粮食问题更加严重。
5、发展出路
⑴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⑵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⑶尽快走出殖民经济阴影,发展多样化农业,发展节水农业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兴修水利,减轻自然灾害 ⑸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