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的最后一问并不总是漫不经心的,你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 “我的问题就到这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在面试的最后,面试官总是以这个问题来结尾。但这个似乎是客套为主的最后一问,其实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 面对这个问题,面试者该问还是不问?来自资深人力资源经理的建议是,尽管这不是必答题,但“没问题”绝对不是个好答案。 在面试过程中,多数时间是面试官提问,而“最后一问”则是应聘者化被动为主动的绝佳机会。一句?“没问题”,不仅等于主动放弃了机会,同时还可能由此让面试官对你的印象打折扣—在他们看来,对目标职位和公司没有一点好奇心的求职者,日后恐怕也很难成为好员工。而假如抓住这个机会并且更问到点子上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会为你的求职面试加分。 而对于面试官来说,这最后一问也并不总是漫不经心的例行提问,他们当然也会对求职者有所期待,这一问就是最直接的了解方式。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通过最后一问,公司还可以考察求职者的反应能力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公司和目标职位的理解。除此之外,在最后发问也能传达求职者的一种态度,表明你对这个工作机会的重视和诚意。 至于求职者该做的准备,除了任何场合都需要解决的心态问题和要随机应变之外,就是应该在面试之前尽量充分了解应聘的公司和目标职位,问对的问题。 当然,最后一问并不是最终决定面试结果的绝对依据,所以不必过于紧张。而且面试本身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也不要一开始在思想上就处于被动和弱势。不管求职心态有多迫切,不卑不亢的态度总是首要的,其次如果能客观全面地了解你所应聘的公司,明确这个目标职位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帮助你更准确地为自己做职业定位。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时这最后一问并非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而是变成求职者和面试官的一次深入交流,对公司业务的认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都可以探讨。 好问题可以是这样的 “通常来说问得比较好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应聘者将来合作的团队的情况、公司的工作环境等。”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浦剑平认为,这些问题是适用性比较高的,可以体现出应聘者对于公司的了解程度。从公司角度来说,面试官是否能确定求职者对公司和目标职位都熟悉,这方面的信息也是和应聘者日后的工作相关性比较大的。 同时,如果求职者对职位本身非常了解,能问到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就能取得比较出彩的效果。在浦剑平看来,这往往说明求职者非常清楚公司现在运营的脉络,这可以一下子拉近他和面试官之间的距离。在面试官眼里,他就不再单单是外来的应聘者,而是很关心公司,知道公司在做什么,同时还有比较强的参与意向。 如果公司对应聘者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很可能在面试的过程中让面试官觉得他可能不是很慎重认真地在考虑这份工作。“一般来说,应聘者对这个职位真的感兴趣的话,必然也会带着问题来。但是关键还是看应聘者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也不见得一定要问得很细,问题很多。” 这些还是别问了吧 “你觉得我表现好吗?” 一般来说,这是在新人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但这样的最后一问不如不问。因为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反映出面试者信心不足。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面试官通常也不会给求职者相应的答复。 有挑战性或攻击性的问题 求职者通常分为主动求职者和被动求职者两种,其中被动求职者往往会在面试中提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比较极端的还会提一些要求。浦剑平认为,这两种求职者在心态上存在明显区别,但对面试官来说,他们在面试环节对两种求职者其实是一视同仁的,如果被动求职者在最后一问中提这样的问题,自然会被减分。 薪酬问题 除非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主动跟你谈薪酬,否则这个问题还是等到通过面试之后再谈吧。在求职过程中,到了合适的阶段,公司自然会跟求职者谈薪酬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哪怕再关心也不用着急。如果由应聘者主动提及薪酬问题,往往会给面试官造成不好的印象。 最后一问的SMART原则 关于好问题的特点,我们可以借用目标管理中常被提到的SMART原则,即我们应该尽量在在面试的最后一问中遵循SMART原则。 S-specific:具体的问题。在提问时,要尽量确切而实际,而不是问出比如“公司的愿景?”这类空洞的问题,空洞的问题会让面试官感觉你缺乏准备,只是在应付他。 M-meaningful:求职者在最后一问中要提有意义的问题,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问。 A-answerable:可应答的问题。在提问的时候要考虑到面试官的角色,问题要在面试官能够掌握的信息范围之内。 R-relevant:相关的问题,求职者的问题应该和应聘的职位和工作职能有较强的相关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问到点子上。 T-tactful:圆通、有策略地提问,比如求职者对企业竞争实力的担忧这种问题,要特别注意提问角度。 王澜 Consult Group康萨特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顾问? C=CBNweekly W=王澜 C:问好最后这个问题,该如何准备? W:一方面需要了解公司背景,除了公司网站之外,现在互联网上可以轻松地找到许多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信息等。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目标职位的职位描述,这是许多在进入面试流程后的求职者容易忽略的信息,但其实职位描述会有助于你从中整理出相关性比较高的问题。 面试的最后一问很难有固定的模式,我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应聘职位的类别,比如销售类、市场类、技术类;第二是要参考应聘职位的级别。中、高级和初级职位的应聘者,要关心的话题肯定也有所不同,超越应聘岗位的问题,对于应聘者和面试官来说,意义都不大。 最后,还要考虑面试官的背景和情况,面试官可能是HR、直线汇报经理或公司高层,他们本身在公司的角色不同,掌握的信息范围也不同。 C:有没有比较通用的话题可以问? W:个人认为,并没有适用于所有场景的问题,通用性相对较高的有:内部、外部主要合作团队的情况,应聘职位需要面对的主要项目相关者,企业在未来3到5年内的发展策略和重心。问的时候,如果能结合目标职位的职能来将问题具体化会更好。 如果面试官是HR,可以问企业在人才发展方面的举措,比如人才培养体系。 如果在职位描述和面试过程中没有被提及,还可以问应聘职位的主要绩效指标等。
有
通常面试都会在最后被问到这句话,那怎么回答这个这个问题才是较好的。
回答“没有”
这种情况下回答没有就是结束交谈的意思,没有问题可以说明这样几个问题,(1)面试官讲述的很详尽,所以你没有问题要问了;(2)你不中意这家公司并不在意其他问题;(3)比较迷糊,思路尚不清晰,不知道要问什么。
这样的回答不会让面试官说什么,但是如果在面试中感觉自己表现平平却想进入这家公司,那么回问面试官几个问题或许会很大程度上给整个面试加分。
回答“有”
回答有问题要问,那就要看你问的问题是什么了,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面试官将对你刮目相看,极其喜欢;另一个是让面试官心生轻视。
通常我们的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一个是公司。
涉及自身的问题,例如:工资、福利、休假、加班等;这类问题可以问,但不可深究追问,否则会留下世俗和冥顽不灵的印象。
涉及公司的问题,例如:公司发展规划、企业文化、晋升机制、部门设立等;这类问题如果问的巧妙得当,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比较上进、有思想。
一、回答:有
1.我想了解一下咱们公司培训与升迁的要求和规定,谢谢!
2.咱们公司对工作时有什么细节要求?比如着装与首饰的要求,谢谢!
3.(对这个公司很了解,你也很专业)对于咱们公司最近的工程(或是别的行为作业),我发现有几处不甚理解,我觉得能否也可以这样...这样...做!还请各位领导指点一下,谢谢!
二、回答:没有(一般不是什么高职位的就用下面的回答,他们不需要你决策什么)
1.目前咱们公司给我的感观还是很好的,我能胜任这个工作,所以没有问题!
2.对于咱们公司这个岗位的岗位要求,我是胜任的也是满意的,所以没有问题!
这只是礼节性提问,并无具体的实际意义。
1、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面试答题完毕之后还有相当的剩余时间,如果有问题需要补充则补充,没有只需回答“谢谢,没有其它问题”。
2、一般情况下对于这种问题不需要补充问题,因为所有问题其实已经回答完毕,面试官队面试人员已经有了具体的评定,补充问题对于改变面试官的决定的可能性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