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曹操、蜀国刘备、吴国孙权。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两军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军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魏国(公元220-公元263),魏廷的奠基者是曹操,改朝换代建立魏国的是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220-227在位),曹丕死后,由曹睿(227-239在位),即位,是为魏明帝。之后魏国朝政由司马家族控制,皇帝成为傀儡。直到263年,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魏国灭亡。 蜀国(公元221-公元266),第一位领导者是汉昭烈帝刘备,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亲率蜀汉军队伐吴,却被陆逊大败于猇亭,病逝,由刘禅即位。刘禅昏庸,身边的宦官又专权误国,诸葛亮死后,姜维多次伐魏,却积年无成,消耗了蜀汉国力,直到公元266年,司马昭派邓艾和钟会奇袭汉中,兵临成都城下,刘禅不战而降,蜀国灭亡。 吴国(公元229-公元280),第一代领导者是孙坚,奠基者是孙策,孙权在夷林之战胜利后,彻底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版图,于229年登基称帝,建立吴国。孙权晚年多疑猜忌,杀害不少有功之臣和宗室,吴国开始走向衰落,252年,孙权病逝, 会稽王孙亮(243-252年)即位,在位6年。吴景帝孙休(234-264)258年即位,在位6年。 乌程侯孙皓(242-283)264年即位,在位17年,孙皓残暴不仁,吴国衰败更加严重,于280年,面对晋朝全方面的包围,吴国投降,至此,吴国灭亡。从公元220三国开始建立至公元280三国归一统,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国。 而从黄巾之乱开始,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三国。
魏国曹操、蜀国刘备、吴国孙权。
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
曹丕,刘备,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