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东西方舰船比较
17世纪初的明末时期,中国人对于西方船只,有一个统称,那就是夹板船,但是这样的称呼却并不准确,因为这无法区别西式帆船的各种船型,仅仅是在字面上,认为西式帆船都可以拥有两层甲板,所以才称呼其为夹板船。但是实际上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荷兰人自从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荷兰的商人来往于世界各地做生意,迅速的聚集起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大力发展造船业,使得他们拥有的海船数量已经超出了一万五千条之多,号称海上马车夫。在欧洲的船只,又分为许多种,既有早期的卡拉维尔快帆船,也有时下在大海上大行其道的克拉克帆船,更有从克拉克帆船发展出来的加利恩帆船,也有新近几十年崛起的盖伦船,这些船只既可以运货,也可以充作战船使用,排水量从一百吨到一千多吨不等,构成了繁荣的欧洲海上运输的主力。
而欧洲帆船在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却是已经超出了当时中国不少,在中国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造船业便陷入了停滞乃至是倒退的地步,但是欧洲人却利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造船业迎合了各欧洲国家的需要,开始了高速的发展,发展出了很多型适合远洋贸易和进行海战的船只。欧洲帆船和中式帆船最大的不同在于船体结构和船帆的应用,中式的帆船不管是广船还是福船,抑或是沙船,多利用肋板来取代船只肋骨,同时构成水密隔舱,这样一来抗沉性比较好,但是船体结构却受到了限制,使得中式帆船无法造成向西方帆船那样的两层以上的通甲板。而欧洲帆船虽然没有采用水密隔舱技术,但是却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时加厚了船板的厚度,虽然抗沉性受到了影响,但是却通过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形成了船体内通长的甲板,使得西式帆船装载货物量更大,同时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开火时巨大的后坐力,这使得欧洲帆船得以大海之上,往往是区区几条欧洲帆船,便可以抵挡成几十条中式帆船的围攻,而且还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如当时的郑芝龙虽然统治着南海海面,但是郑家水师之所以能战胜荷兰人或者是西班牙、葡萄牙的船队,依靠的并不是质量上的优势,而是依靠的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才得以控制了南洋,但是即便如此,荷兰人抑或是西班牙人的帆船,还是可以自由来往于南洋。
另外中西帆船还有一点区别很大,那就是船帆的应用,中式帆船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硬式船帆,这样的硬式船帆的好处是调帆方便,升帆和落帆容易,船帆利用风向容易,而且效率高,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以较少的船员,便可以操作船帆,可谓是充满了中国式的聪明才智,但是这样做同样也造成了中式船帆,必须要依靠更高的船桅,船帆也不能太宽,这样一来,就影响到了船只使用更大的船帆,船桅过高会影响到船只的稳定性。而西式帆船则都是软质船帆,虽然利用风向没有中式帆船方便,效率也不算高,而且升帆落帆都很不方便,要使用大量的水手来进行操作,危险性也比较大。但是西式帆船却应用了三角帆来解决了问题,同时他们可以将船桅造的更高,风帆的面积也可以制作的更大,这样一来使得西式帆船在速度上便获得了大幅度超越了中式帆船的可能性。再加上西式帆船特有的甲板结构,使得他们的船只上可以装载大量的大炮,拥有了极强的战斗力,哪怕仅仅是武装商船,现如今也远比郑芝龙水师中强一些的船只强得多,对付他们,郑芝龙当时不得不依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和靠近肉搏,才能取得海战的胜利。
在蒸汽机发明之前,西式风帆战船还要统治这个地球大海近三百余年时间,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海上还是看谁的船只更大,装载大炮数量更多,假如当时中国能学习西方的造船技术的话,那么也是能赶上来的。非常可惜,清军入关后,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而其比明朝严厉多的、甚至到了神经质的禁海,导致没多久尤其是台湾郑氏被灭后,清军更是将水师藏了起来,导致被世界远远的抛在后面,其实乾隆末期,仅仅靠着武装商船,英国人就能轻松突破清军的海防。
其它的不清楚,但从帆的结构上和对风力的得用上中国的帆绝对比同期的外国帆先进百倍!
首先中国的帆只需用绳一拉就可以收放,而且帆上有竹夹紧,增加了帆的强度而且不会卡乱。但外国的帆就未曾出现这样的结构,所以你会看到外国的水手一遇大风是就得冒生命危险爬上桅杆去整理收帆。
另外中国的帆是可以转向的,这样的结构使得中国的帆船可以逆风行驶,同期的外国船望尘莫及。
至于船身的结构,中国帆船也有它的优点的,起码平稳,吃水不深不易触礁,转向也灵活。
可以说同期的中国古代船远远领先于外国。这种情况一直到明朝还是这样。如果历史的时空可以更改,让郑和碰上一百多年后的麦捷伦船队,保证打得他们满地找牙!
只可惜封建的王朝和儒家的思想把中国的海洋霸主地位扼杀了,否则。。。。。。唉!!!!!
欧洲早期都是采用横帆,后来发现横帆不如阿拉伯的三角帆容易控制后即产生了大三角帆或者叫拉丁帆。此帆从公元6世纪到13世纪是欧洲的主力帆种,之后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把横帆和三角帆结合起来制造了卡拉维帆,14世纪后期纵帆从中东传入纵帆才使得帆船侧风行驶的能力。
早期的克拉克帆是北欧维京人的柯克帆的改良品种,12世纪采用独桅横帆加三角帆的柯克帆是当时北欧的主力帆种。之后16世纪的盖伦帆则是结合了克拉克和卡拉维尔帆采用了纵帆制造的三桅或五桅的大型帆船。顺便说一下,纵帆和舵操是中国流入欧洲的。中国在公元9世纪就采用了纵帆技术和舵操的大型官船。
从船型来说,欧洲采用的是鱼形即最宽处靠中,中国采用是雁型,最宽处靠后,适航性更好。至于速度真的很不好说,但是相同风力,相同受风面下鱼型船体比不雁型。16世纪后期盖伦帆达到鼎盛时期,船型也转为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