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的单位是光年,那么几千光年远的星球是怎样观测到的呢?是不是千年前就开始观测了呢?

2025-01-01 13:27: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怎样测量恒星的距离?
近处的恒星可以用三角测量法
三角测量法的困难
地球上的基线太短
地球直径1.3万公里
(1.3×10-9光年)
最近恒星4.3光年
角度太小无法测量
地球轨道提供3亿公里基线,
情况好转
周年视差
隔半年的两次
观测观测同一
颗星,其视位
置会发生变化
秒差距
以一个天文单位
为底边
底角为1角秒
其直角边为
一个秒差距
(1弧度为
206265角秒)
l秒差距约等于3.26光年或30万亿公里
恒星距离和恒星视差成反比
恒星距离越远,它的视差越小
恒星越近,视差越大
距离(秒差距)= l/视差(角)
织女星的视差为 (角秒)
距离=8.1秒差距
早期视差测量
恒星距离非常遥远
视差极为微小
哥白尼在创立日心学说时
曾尝试测量恒星视差(未成功)
以证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
哥白尼之后经过了三百来年的努力,
1838年才测量出恒星的视差
天鹅座61的视差为
它相当于从12公里处看一个1分
硬币所成的张角
恒星距离越远,它的视差越小
恒星越近,视差越大
把恒星视差为1角秒时
恒星所对应的距离作为一种单位
它名叫“秒差距”
l秒差距约等于3.26光年或30万亿公里
恒星距离和恒星视差成反比
距离(秒差距)= l/视差(角)
织女星的视差为 角秒
距离=8.1秒差距。
周年视差的局限性
利用三角视差法测定了
大约7千颗较近的恒星的距离
绝大多数恒星距离太遥远
它们的视差位移小于
根本测量不出它们的视差
要寻找新的方法!
造父变星测距法
恒星不恒
恒星的相对位置几乎保持不变
明亮程度也似乎不发生变化
因而称它们为恒星
事实上,恒星有很高的运动速度
有的可超过每秒一千公里
亮度也在发生变化
各类变星,造父变星是特殊的一类
造父变星
造父变星
1784年,发现仙王座δ星是变星
我国叫做“ 造父一”
造父一最亮时是3.6等
最暗时是4.3等,
周期性变化(5.37天)
后来发现的造父变星越来越多,
成为一种类型--造父型变星
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
勒维特是美国一位两耳失聪
女天文学家
研究小麦哲伦星云中1777颗变星
其中25颗造父变星,测到
视星等(从12.5等到15.5等)
光变周期(从2天到120天)
发现了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
造父变星越亮变光周期越长
造父变星的
周光关系
测出
一批知道距离
的造父变星
得到变光周期
和绝对星等
造父变星测距法
测出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
利用周光关系曲线
造父变星的绝对星等
由关系式 M= m+ 5- 5 lg r,
算出造父变星的距离
可测定遥远的造父变星
及其中含有造父变星的天体系统
如星团、星系等的距离
分光视差测距法
1902年,丹麦天文学家
发现恒星光谱中电离锶谱线
强度和恒星的绝对星等有关系
1914年,美国天文学家
建立起利用光谱谱线强度确定
恒星视差的方法
分光视差归算曲线
测定出未知

距离的恒星
的特征谱线
强度比率后
可求出绝
对星等
利用视星等、绝对星等和距离的关系式,
可以求出恒星的距离

回答2:

光年是长度单位,是光一年走的距离。几千光年远的星球是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的,我们通过光谱的不同测得他们的距离。不过,我们从望远镜中看到的,可能使他们千年或万年的景象。

回答3:

楼上的有病额,他问的是几千光年远的星球是怎样观测到的
实际上,那些几千光年远的星球诞生时就会发光,经过几千年时间传到这里,被我们看到。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它几千年之前的情况。
有时候看起来还在发光的恒星可能已经消失了。

回答4:

呃...光速的单位不是光年,而是光年是距离的单位。
现今人类观测外系星体时,普遍用多普勒效应来进行估算的,红移偏移量光波衰减量==
而射电望远镜等光学与电子望远镜对小单位内有效

回答5:

你说错了,宇宙距离单位才是光年,光速是30万米/秒。

观测到话,只能告诉你,现在能看到的都是过去的景象。

目前能观察最远距离是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150亿光年),再久远的还要等光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