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的问题回答如下:人类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 早期的人类历史上发生的
三次意义重大的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
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它发生于原始
社会野蛮时期的中级阶段。原始社会的早期阶段,人类使
用木棒、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
从事采集、狩猎和捕鱼,维持最低的生活。在长期的采集
活动中,逐渐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在房屋的旁
边加以培植,于是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由狩猎而来,
由于发明了弓箭,再加上狩猎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人类
捕捉到的动物不断增多,有些便被饲养起来,于是出现了
畜牧业。在采集、狩猎阶段,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还很
不发达,当时采集比狩猎提供较有保障的生活资料,因而
当时是母系氏族阶段。随着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
现,畜牧业很快发展起来。牲畜的肉可以吃,皮可以穿,骨
可以制作各种工具,由此畜牧业比起狩猎和采集来,既可
给人提供可靠的生活资料,又可节约劳动力,而且,和原
始的锄耕农业相比,它的收获也更加丰富,更有保证。这
就使畜牧业在一些地区比农业更早成为人类的重要生产
部门。在某些草原地区,如中亚、西亚、南欧等地,一些部
落舍弃农业,专门从事畜牧业。这就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促进了商品
交换,在此之前,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各氏族、部落之
间,只有个别的、偶然的交换,以获取必要的产品。自从畜
牧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后,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有了
剩余,便出现了经常性的交换。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而
来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生产出超过维持
劳动力所必需的产品,剥削成为可能。在父系大家族长手
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他们逐渐脱离劳动,变成剥
削者。同时,生产发展,所需劳动量日益增加,战俘也不再
杀死,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因此,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
社会出现了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出现了私有
制。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也在家庭关系中引起革命,男子
在畜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母系氏族逐渐衰落,父系氏族
固定下来,并向个体家庭过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
工业同农业的分离。它发生在原始社会野蛮时期的高级
阶段。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多数地区,人们继发现青铜器后,又发现了铁器。农业
上开始使用犁耕代替锄耕。由于犁耕使用新的动力——
畜力,农业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农产品越来越多,为
人类提供了经常的、可靠的食物。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
兴盛奠定了基础。制陶、冶金、铸造等手工业这时都发达
起来,手工业种类日渐增多,生产技术日益复杂,如此多
样的活动,已经不能由同一个人来进行了,于是发生了第
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
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
生产,即商品生产。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生产规模的
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增多,奴隶制得到进
一步发展,奴隶制已经不是零散的现象,而成为社会制度
的一个组成部分。奴隶成为主要劳动力。被成批地赶到田
野和作坊去劳动。这时,除了自由人和奴隶之间的差别
外,又出现了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别。私有制有了进一步
发展。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社会上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
产、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发生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
社会形成时期。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商品交换日益
频繁,交换地区不断扩大,需要有一些人专门经营商品交
换业务,成为商品生产者之间不可缺少的中间人,于是出
现了商人,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部门——商业。商
业的发展,商人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
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更加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
是,奴隶社会的商品经济虽然有一定发展,它基本上还是
自然经济。这主要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许多奴隶
主庄园,都是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体,生产主要目的是为
了满足奴隶主的奢侈需要,而不是为了出售。产品变为商
品,从而人作为商品生产者而存在的现象,这时仍处于从
属地位。工商业的发展,奴隶社会中逐渐产生了城市,开
始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城市是工商业中心,也是奴隶主
统治的中心,大量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奴隶主在城市
修建宫殿、宅邸、宏伟的庙宇、祭坛,开展了艺术、科学的
研究。从此也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希望能帮助您,望采纳!
商人阶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