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工具钢的回火特性 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其内部组织结构,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和回火时间的延长,将发生一列复杂的变化。模具钢更不例外,且由于其含有一定量的多种合金元素,从而使其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更加扑朔迷离。为了分析方便,对模具钢的回火也分为四个阶段加以讨论。 1.第一阶级(200℃以下) 对模具钢而言,在200℃以下回火,主要是为了消除应力。对碳素工具钢,如前文所述;对合金工具钢,在该温度范围回火,没有合金元素影响。 2.第二阶段(150~316℃) 其主要变化为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但这主要是对高合金工具钢而言的。因为高合金工具钢的Mf点较低,因而其淬火后残留大量的残余奥氏体;而对低合金工具钢,由于残余奥氏体量很小,几乎无显著分解。由于存在250℃左右的脆性区,所以应根据设计要求,在低于或高于250℃进行回火。 3.第三阶段(250~480℃) 对低合金工具钢而言,由于Fe3C的析出与聚集,使硬度逐渐降低,而高合金工具钢则由于碳化物中合金元素的固溶,显示了抗软化作用。 4.第四阶段(480~704℃) 高合金工具钢在500~550℃范围产生二次硬化作用,从而使韧度有所下降,所以热加工模具钢一般采用比二次硬化温度高20~50℃的温度进行回火,使其硬度及韧度形成合理匹配,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另:前一阵看过屈氏体及托氏体组织的称谓由来好像是东西方科学家沿用的称谓不同!我们中国沿用的是前苏的科学家的称谓,基本上称谓屈氏体!
回火组织 回火组织是指在不同温度回火后所形成的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粒状珠光体等组织。 (1)在250℃以下进行低温回火时,所形成的组织叫回火马氏体。其组织上马氏体针状晶的特征依旧保存,析出的碳化物具有Fe2~2.5C成分叫ε-碳化物,这种碳化物的成分因回火温度不同而改变,最终转变为渗碳体,这样的碳化物总称为过渡碳化物。回火马氏体经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比淬火马氏体要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形貌与贝氏体相似,马氏体内析出的ε-碳化物,呈无规则分布。 (2)钢经淬火后,在400℃左右回火时所形成的极易腐蚀的组织叫做屈氏体,有的文献称之为托氏体。淬火时被强制形成的bct结构(体心立方)转变为畸变很小的bcc结构,结果针状马氏体晶体瓦解并通过再结晶而转变为等轴铁素体组织,同时析出的碳化物细小,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 (3)淬火钢约在600℃以上回火时所形成的组织叫索氏体,这种组织的特点是充分发达的等轴铁素体中弥散分布着细小球状渗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