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开工,预计在2007年10月竣工验收。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 177m × 30m.目前已经收到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万多港澳台侨同胞的捐款8亿多元人民币,其中郑裕彤、郑家纯父子及属下企业曾捐赠五千万元人民币。
【投资】:约为10.2亿
【建筑面积(㎡)】:79532平方米
【座席数】:永久座席为4000个,2000个可拆除的,临时性座席11000个
【奥运会期间的用途】: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
【残奥会期间的用途】: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
【业主单位】: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中建设计联合体
【总包单位】: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游泳中心工程建设大事记】
2003年7月 国家游泳中心建筑设计方案正式确定
2003年12月24日 水立方奠基 土方及基础处理工程开工
2004年4月7日 完成土方及基础处理工程
2004年7月17日 国家游泳中心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正式签约
2005年一季度 完成全部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
2006年4月10日 国家游泳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完成钢结构的安装
2006年6月16日 钢结构支撑体系成功卸载
2006年8月1日国家游泳中心膜结构安装第一块膜结构气枕
2006年12月26日 完成膜结构安装
2007年3月 完成设备安装 并开始联机调试
【用途】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赛后将拆除)。赛后将建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设计】
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该方案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设计体现出 [H2O]3(“水立方”)的设计理念,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与国家体育场比较协调,功能上完全满足2008年奥运会赛事要求,而且易于赛后运营。
国家游泳中心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于2003年年底开工,2007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接受国际游泳联合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的检查和验收。
占地面积31329 它的独特之处是“水立方”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几何构成的理论基础是“气泡理论”。“气泡理论”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种结构模型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细胞组织单元的基本排列形式以及水泡、肥皂泡的天然构造。但这样的形式作为建筑结构还从未被使用过,国家游泳中心首次将其应用到建筑结构上。“水立方”结构几何形体的基本模型是基于优化改良的多面体组合建立起来的。实际的几何形体是这样形成的: 首先生成一个比“水立方”建筑大的、改良的多面体阵列,再把这个阵列围绕(0,0,0)→(1,1,1)矢量轴旋转60°,在多面体阵列中切出176.5389m×176.5389m×29.3789m立方体的建筑外形,然后在立方体内挖去比赛厅、热身厅、嬉水厅等内部使用空间,这样便切出了屋盖和墙体的结构。多面体单元在两个切割平面上切出的边线就分别构成了屋盖结构的上弦、下弦杆件和墙体结构内外表面弦杆,两个切割平面之间的多面体棱边便为结构的腹杆。“水立方”结构体系最初由澳洲ARUP在建筑方案中提出,中方研究团队创造性地将其完善和发展,形成了系统的设计理论,并成功地在实际工程中实施。
长:177
宽:177
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