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在何时彻底干涸了?

那天在书上看见了罗布泊的介绍,就想知道它何时干涸的。
2024-12-13 19:51: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9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到1972年,罗布泊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和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罗布泊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

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可以划分为6期,在雷达图像上表现为明暗相间的6个条带。明条带为高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较强烈的萎缩,湖面快速缩小,盐分快速结晶析出。暗条带为低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的相对较弱的萎缩,湖面缩小,但是过程缓慢,依然有西侧的河水、山上的融雪水,进行一定的补给,故含盐量较低,掺杂着较多的泥沙质沉积物。

上述过程重复出现与持续推进,是罗布泊古湖区越来越小的真实记录,说明在罗布泊逐渐萎缩、干涸的过程中出现了6个期次的湖相沉积环境变迁,代表了至少6个期次的干—湿气候变化,对于干旱地区环境演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纳木错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1921年后塔里木河断流,湖水又有加,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主要原因是因为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急剧萎缩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干涸,导致罗布泊最终干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罗布泊

回答2:

一、时间:
罗布泊在1972年彻底干涸。
二、原因:
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抬高了罗布泊南面和西面的湖底,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原先巨大统一的古罗布泊分解成现在的台特马湖、喀拉和顺湖和北面较大的罗布泊。而后,随着整个地区的干旱化、冰川萎缩、河流流量减少、人类活动加剧等状况,1972年,罗布泊最终干涸。
不是渤海变小,是黄河三角洲正在变小,渤海年均“吞食”7.6平方公里土地。
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严重,两岸地面普遍低于洪水位,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漫溃,直接威胁汉江平原和洞庭湖区的农田,工矿企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海是我国的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商业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是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消耗的常规能源多。
三、罗布泊的古今:
1、古代: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楼兰人引罗布泊上游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但最终楼兰古城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至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二、现代: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1950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
1931年,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兴起多次开垦浪潮,大批内地人迁移西部组成建设兵团,开展土地平整运动,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多座,盲目地用水像个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致使塔里木河由60年代的1321平方公里萎缩到1000平方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19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到1972年,罗布泊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和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罗布泊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

回答3:

罗布泊在1970年后已经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回答4:

禁地的秘密,被誉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干涸罗布泊重现生机?

回答5: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咸水湖。由于河流改道和入湖水量变化,湖面逐渐缩小。沿岸盐滩广布。该湖周围虽是荒漠地带,但却是古代通往西方著名“丝绸之路”的通道。关于罗布泊,当今最大的疑问是——罗布泊是否游移不定,是不是经常“搬家”的问题。

  有的人认为,罗布泊自古以来是个有名的游移湖,从罗布泊的形成时期起,其位置和形态随着水量的变化而南北变动着,有时偏北,有时偏南,有时水量盈盈,有时水量则很少,乃至干涸。

  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地貌组对罗布泊进行实地调查资料和卫星照片分析,证明罗布泊不是什么游移湖或交替湖。从第四纪以来,罗布泊就始终没有离开过罗布泊洼地,只有在自己的“故乡”内进行涨缩变化。至隋唐时期,由于高山冰雪补给的河水径流增大,进入罗布泊的水量也相应增多。到了元代,随着我国西北气候变干,塔里木河的水量变得更少,这时罗布泊的面积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据有关资料,在最干旱时期,罗布泊的水面很小,形如一颗鸡心,但罗布泊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始终是在湖盆内变动,湖水从未超出湖盆范围以外湖面。其涨缩变化的原因,除了和古代水文条件的改变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最新断块运动。

  罗布泊在水面涨缩变化过程中,除了最重要的结构因素、古水文因素,还有人为因素。几千年来史籍对罗布泊的情况和位置变迁都有记载,从未称它为游移湖。直至近代始有“漂泊湖”等名称出现,不少地理书不仅冠以“游移湖”名称,还说是世界上“典型的游移湖”。而且,根据中科院实地调查分析,罗布泊两岸线较稳定,而湖泊东岸则遗留有一圈圈古湖岸痕迹。可以断定在这片洼地里,历史上曾散布着许多湖泊和沼泽,当径流丰富时,它们可以造成较大的湖,干旱时又重新分散或消失。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也许问题应该涉及到社会的因素。除地质时代的地质变动外,进入阶级社会,一些河道的改道总是以人的因素为主的,特别是干旱少雨的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的改道,如果不与社会联结起来,从人与自然的相处上面寻找原因,是难以找到正确的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