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养鹅业的发展比较迅速。我区把发展养鹅作为全区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先后通过无偿扶持和贷款贴息等多种渠道与方式帮助农户发展养鹅,农民养鹅积极性高涨。全区现存栏鹅1 200余万只,鹅业产值4亿余元。通过几年努力,养鹅逐渐由家庭散养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对养鹅大户进行科学调查,发现懂科学、精技术的养殖户收效高,如渔沟镇蒋口村朱某,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掌握了精湛的养鹅技术,年养2 000只,纯收入2.4万余元;五里镇涧桥村徐某,种植黑麦草0.2公顷(3亩)地,科学饲养种鹅420只,年收入3万余元。现将他们的成功经验介绍如下。
一、充足的牧草供应
鹅是草食动物,优质的牧草可提供鹅80%~90%的日粮营养,是鹅获取营养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养鹅规模的先决条件。养殖户可根据饲养规模种植适量的牧草。据调查测算,种1/15公顷(1亩)黑麦草,年割5~6次,产量达6 000千克左右,可养肉鹅200~250只。
二、加强选育选配
饲养种鹅应加强选育选配,通过选择优秀的个体做种用,使其优良的品质得以遗传,从而提高鹅群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否则,饲养数年后便有些鹅群会退化,生产性能下降,经济效益变差。
三、科学的饲养管理是规模养鹅获高效益的关键
1. 适度的饲养规模。专业户养鹅规模大小与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养鹅数量多、出栏数多、劳动效率高,收效也大。决定饲养规模的大小要根据养殖户的劳力资金、草料资源等条件,以及市场销售情况来确定。如果条件尚不够完善,饲养技术跟不上,不必追求大规模,否则饲养管理不善,鹅群生产性能下降,患病死亡增多,反而得不偿失。一般农户饲养肉鹅500只左右,种鹅150只左右;专业大户可适当多养,肉鹅可为1 000~2 000只;种鹅可为500~1 000只。
2. 科学地规划修建鹅场(舍)。鹅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地带,南向或东南向,土质以透水性好的沙壤或土壤为宜。广大养殖户可利用废弃的旧房或搭建简易棚舍,周围用竹篱笆或粗网围护饲养;也可利用沟、河等流动水源将棚舍建在沟、河边围养。采用砖木结构的鹅舍要特别注意夏季通风散热问题,可在前后墙设置上下两排地窗,下排窗户的下缘以距地30厘米为宜,为防敌害可安装金属网。
3. 科学放牧。针对放牧鹅采食积极性主要在早晨和傍晚的特点,鹅群的放牧要早出晚归,放牧到八成饱时应赶至水源处饮水戏水。高温天气时要增加放水次数和延长放水时间。放牧前要注意放牧地和水源不要被农药等污染,同时对放牧的草地、茬地、畦地等要有计划轮换放牧。
4. 做好雏鹅的护理和产蛋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一要做好保温防湿工作。在育雏期间要经常检查育雏温度,如发现雏鹅打堆时应及时哄散,并保持育雏舍通风,地面干燥,清洁。二要做好饲喂工作。开始可用浸泡的碎米和柔嫩的青菜饲喂,每天饲喂6次左右,10~15日龄后可配以全价饲料和青饲料(如黑麦草)饲喂。三要做好疫病防治和防御敌害工作。
产蛋鹅:一是采取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相结合饲养方式。每天补饲3次,早、中、晚各1次,补饲的饲料总量控制在50~200克。二要做好配种工作。每天早晚分别让种鹅到清洁的水塘中交配,有条件的可采取人工授精,降低种公鹅的饲养量,从而降低饲养成本,并提高良种公鹅利用率,提高养鹅经济效益。三要防止窝外蛋。母鹅产蛋时间多数在下半夜至上午10:00左右,因此上午10:00以前不宜放牧,应在舍内补饲。母鹅有择窝产蛋的习惯,在产蛋鹅舍内应设置产蛋箱或窝。放牧时如发现母鹅有产蛋表现时应送回产蛋。四要控制抱性。母鹅在产蛋期间的抱性对产蛋性能造成影响较大,可采用及时隔离和关在光线充足的通风处,只给饮水不给料,2~3天后再给少量料,或用市场出售的“醒抱灵”等药物醒抱,恢复产蛋。
5. 肉鹅的短期肥育。仔鹅到60日龄时可转为舍饲,关养在光线较暗的舍内,限制光照和运动,喂以玉米为主的高能量日粮,每天喂料3~4次,促使体内脂肪迅速沉积,同时给以充足饮水,促进消化,经15天左右即可出售。
四、防治疾病
规模养鹅效益高低看管理,成败与否看防疫。规模养鹅要保持鹅舍干净,地面干燥,栏舍通风并经常打扫;定期或不定期用药物消毒场地及用具;发现疫情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对病死鹅做深埋处理;定期防疫驱虫,对鹅群按免疫程序注射小鹅瘟疫苗、禽流感疫苗、蛋子瘟菌苗等,并定期请兽医上门查虫驱虫。
充足的牧草供应
怎样写养殖合作社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