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当然是被严重神话了,看看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虚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基本上三国演义整本书都是在严重美化诸葛亮,把别人打的胜仗拉到他头上,把败仗写成胜仗,等等,下面只是演义美化诸葛亮的其中一部分—
1 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2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贬低周瑜而虚构,周瑜嫉妒诸葛亮也纯粹捏造,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3 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4 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5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6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更不会嫉妒诸葛亮,周瑜当时甚至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7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8 取蜀攻略:由庞统法正完成,非诸葛亮。
12 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五次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而演义很多地方把败仗写成了胜仗,如第二次北伐的陈仓之战,其实是败仗。
15.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属虚构。
16 .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7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18 .诸葛亮用兵如神: 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
19 计借荆州:与诸葛亮无关,实乃鲁肃之计以刘抵曹,是鲁肃主张借给刘备的
21 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22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23 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操劳过度
24 空城计:虚构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25. 过五关斩六将:此五关相距甚远也无联系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26 张郃:张郃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郃….(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张郃)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郃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其实正史上的张郃相当厉害,诸葛亮曾屡次败于张郃之手。 )
27 .八阵图退陆逊:陆逊退兵是因为魏国要攻打吴国,陆逊怕腹背受敌才退兵
其实蜀汉的人基本都被神话了 诸葛,关羽只不过是最明显的 还有张飞,赵云等等
关羽 诸葛亮
1、刘备。
脸谱化内容:仁义、好哭。小说中一提到刘先主,必然少不了两个标记,仁义和爱哭。他对任何人都施以仁义,从而不论在哪里都能得到人心。而他更是逢人便哭,对诸葛亮哭、对关张哭、对自己的妻子哭,对张松哭。甚至得到益州后,还对刘璋哭。所以有“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说法。
其实这和正史是有出入的,正史里的刘备,仁义是他的一大特点不假,但是远远没有小说中的那么夸大。正史里的刘备很少哭,但是这依然无损于他的形象。正史里的刘备是让曹操说出“吾所俦也”的人,正史里的刘备更是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在汉中挫败了曹操,难怪陆逊也要说他是“猾虏”。
2、曹操。
脸谱化内容:奸诈。和刘备相对应的就是曹操,他被看作奸诈的代名词。其实曹操做的一些事,有的纯粹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事情(比如衣带诏事件和许昌纵火案),有的虽然奸诈,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比如小说里写到的借王垕的头来平息众怒的计策和赚徐庶到许昌的计策);有些则做得有点过分了。当然曹操是奸诈,但是小说是把他脸上的这颗麻子放大了。
3、孙权。
脸谱化内容:孝顺。《三国演义》里的孙权是个大孝子,对自己的母亲吴国太是唯命是从。哪怕自己已经做出的一些政治、军事上的主张,只要吴国太反对,立即更改或者停止执行。
其实这在正史中并无记载,正史里确实记载有曹操为了拉拢孙策,而推举孙权为孝廉的史料。但是那时的孝廉大都是“父别居”的,有什么孝顺可言呢?更不要说像《演义》里描写的那样了。
4.诸葛亮。
脸谱化内容:智慧。《三国演义》里最为被神话的就数他了。正史里的诸葛亮已经很能干了,司马懿称赞他为“天下奇才”。而《演义》里的造神运动,使得诸葛亮变成了“上知天文、下明地理”的活神仙。小说里不但把他的事迹都写了出来,而且还为他编纂了“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妙算华容道”、“三气周瑜”、“八阵图退敌”、“定军山显圣”等本来不属于他的事迹。成了书中的第一智者。
5.关羽。
脸谱化内容:骄傲、忠义。对于关老爷的为人,阅读过《演义》的人都能举出一二来。关羽确实是一身正气,但是如果阅读过正史的人,也知道,关羽不是绝对的忠义于刘备——他在下邳被包围时投降了曹操,而且为曹操出力,斩杀了颜良。关羽不是骄傲自满的将军,恰恰相反,他是老实过了头,他认为江东陆逊上任,会走鲁肃的“鸽派”道路,而放松了警惕。但是那决不是骄傲。
史料记载,关公对士大夫比较傲慢,也许是因为他出身寒微的原因吧,他和士大夫本身就不是一类人。但是,关羽待士兵是和蔼可亲的,所以说骄傲的将军是别人给他画的脸谱。 6.张飞。
脸谱化内容:莽撞。“莽张飞”是我们对《三国演义》里的张飞的评价(即使他后来用计策打败敌人也没有例外)。其实这和正史又不一样了:正史里,鞭打督邮的就是刘备本人(据载是“杖二十”),没他老张什么事。
而张飞在历史上是有名的亲近君子而疏远小人的典型。要说骄傲,他倒是有点儿。刘备曾经告诫他:酒后鞭挞士卒,又令被打的人留在身边,是取祸之道。可惜张飞傲得很,最终死于无名下将之手——张达、范疆要不是刺杀他,还无法被史家记录呢。
7.夏侯敦。
脸谱化内容:勇猛。小说里夏侯敦拔矢啖睛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了。他也一下子成为继典韦、许禇之后读者心目中曹营的第三号勇士了。
其实历史上的夏侯敦远远没有这么好,相反的是:吕布袭击兖州时,他反而被士兵劫持做了人质。要不是韩浩舍命相救,恐怕他确实要以“完体将军”的样子下地狱了。不过夏侯敦不像《演义》上描写的那么粗,而是尊师重教的典型,史料除了记载他杀了侮辱自己老师的人之外,还记载他身在军旅,却亲自迎请老师,接受学业的简历。
8.周瑜。
脸谱化内容:心胸狭隘。“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说的话。在小说里周瑜一直嫉妒诸葛亮才能高而不能为江东所用,想方设法想要谋害他,最终作茧自缚。
而正史中的周瑜却是另外一般模样:他确实与程普不合,但是却以个人魅力折服程普。南郡是他打下的不假,但是鲁肃提出借给刘备时,他也是同意的,而且周瑜本人有一个“二分天下”的战略,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只是未曾实施就病故了。
《三国演义》之所以这样写周瑜,为了是反衬诸葛亮,里面的鲁肃也是如此。但是历史上的鲁肃确实是一位忠厚的长者,不算被脸谱化。
9.赵云。
脸谱化内容:文武双全。任何人只要看《三国演义》都不会说不喜欢赵云——即使喜欢曹操和孙权的亦然不例外。因为书中的赵云被描写得太出色了,可以说是书胆——从界桥大战开始到二出祁山病故,几乎涵盖了所有《三国演义》的主要故事。而且书中的赵云,有勇有谋,从不过度的骄傲,所以他几乎是不败的化身。
可是正史呢?《三国志·赵云传》的正文里没有那么多对赵云事迹的证实(裴松之引用的《云别传》里倒有不少,司马光后来都通盘接受了,但是真实性要打个不小的折扣),只是介绍了他确实有“长坂救主”和“截江夺斗”的事例,其他的就没有那么多了。看来赵云在正史上原本不是花脸就是武老生,而到了小说中,先是武小生,后是武老生(不画花脸的武老生,区别姜维)。
10.刘禅。
脸谱化内容:弱智。把后主列为被脸谱化的人物肯定有许多人不同意,认为不论是《演义》还是正史里,后主都不是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