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
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词讼纠纷发生,卫所已不能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扩展资料:
(一)天津的其他别称:津门、津沽、沽上。
1、津沽
因天津有七十二沽(包括塘沽、大沽、大直沽、西沽、丁字沽、咸水沽、葛沽等),所以天津被称为津沽大地。
(二)天津的著名景点:
天津市区依河而建,1989年评选出的“津门十景”分别是“天塔旋云”、“蓟北雄关”、“三盘暮雨”、“古刹晨钟”、“海门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寻踪”、“双城醉月”、“龙潭浮翠”、“中环彩练”,这些景观既有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是新时代天津旅游景观的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卫
天津卫名字的由来:
卫,是一种建制名字,是明朝军事建制,相当于“团”的组织。明太祖朱元璋,派朱棣到海河一带守边,又怕他势力太大,不好控制,就说:“50岁以上的人,你可任意挑选,带去戍边。”那时,50岁以上就是老年人群,不是强壮兵力。
所以,朱棣从安徽固镇,带来的人,是拉家带口,全家出动。居住在天津北马路以南“三角地带”,形成天津方言岛,带来固镇风俗习惯,成为独特社区,最后形成城市。
因为这是军事组织,即名“天津卫”,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时年1404年。
天津卫的发展:
清初,满人为了维系满汉和平,并没有更改明朝设立的制度,而是将三卫合并,设立了负责各项事宜的兵士专项负责,而不是混为一谈。
雍正皇帝时期,为了整肃朝政,开始在天津设立政府,以天津为主,统辖静海、青县、盐山、庆云、南皮和沧州等六县一州。
光绪年间,八国联军打进中国,攻陷了天津卫。此时,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并对其进行了军事殖民统治。也正因如此,天津才有了那么多异国风情的古建筑。
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天津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数以百计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的遗老们纷纷进入天津租界避难,并图谋复辟。
自17 世纪以来,天津地区的城市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从1860 年此地被辟为通商口岸起,就成为当时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上世纪30年代中期,天津有华资银行 10 家,外资银行16家,商号一万多家,外贸出口占全国的25%。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解放,正式成立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并成为中央直辖市,直到今日,也没有改变。
你好!卫,在明代指的是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
“天津”这一名称的由来始于中国的明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1.6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回答如满意,请点击 选为满意答案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