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除出发和每次转身后允许做一次划手和蹬腿的潜水动作外,禁止潜游
蝶泳:又称海豚泳,由蛙泳动作演变而来。为两腿并拢上下打水的游泳姿势,由于动作似蝴蝶展翅,故又称"蝶泳"。
仰泳:人体仰卧水面,两臂在体侧向后划水,两腿做蛙泳的蹬夹动作,或者两臂轮流从头后经体侧划水,两腿上下交替打水的技术。
自由泳:早在公元前1000年月一个亚述浮雕上,以及公元前750年的一个希腊花瓶上,就发现了两臂轮流划水的游法。据现有的记载,较早采用两臂轮流划水的是一个英国人丁·杜鲁穗金。以后又相继出现了配合两腿的上下打水动作,两次打腿和拖腿的自由泳技术。1900年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匈牙利人哈尔曼就是采用两臂轮流划水、拖腿的方法获得了200米的铜牌,400米比赛的金牌。接着他在第三届奥运会上又取得了50码和100码自由泳比赛的金牌。后来一个英国人查 ·卡维尔创造了两腿轮流打水的方法,为自由泳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922年美国人韦斯摩勒用两臂轮流划水各一次、两腿打水六次的方法,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突破100米自由泳1分大关的运动员。他的技术被认为是奠定了现代自由泳技术的基础。三十年代,两臂前交叉的技术在泳坛上盛行,并一直流传到五十年代。随着运动成绩不断的提高出现了四次打腿的技术。1949年日本运动员古桥首先采用四次打腿技术,创造了1500米自由泳的新的世界纪录。泳坛人士一方面承认采用这种技术能使动作频率加快,另一方面以怕改变腿打水六次的技术而影响成绩,因此古桥的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到了1956年,澳大利亚运动员罗斯采用该技术,第一次突破1500米自由泳18分大关;同年,在墨尔本举行的十六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沙利也采用四次打腿的自由泳技术,将自由泳的世界纪录提高到17分52秒9;在六十年代初,我国运动员符大进采用四次打腿两臂中交叉的配合技术,多次我国中短距离自由泳的全国纪录,于是四次打腿的技术开始引起国内外体坛人士的注意。然而,随着游泳运动的迅速发展,人们又不满足于四次打水技术。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澳大利亚运动员温德尔采用两次打腿的自由泳技术,获得了1500米冠军,并把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提高到17分01秒7;1968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九届奥运会上,有七名是采用两次打腿技术。进入七十年代,不少优秀运动员采用两次打腿两臂中后交叉的配合技术,在长短距离自由泳项目中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于是这项技术开始发展起来。目前世界上短距离运动员多数采用六次打腿技术,长距离运动员多数采用两次打腿技术。
混合泳在比赛中依此顺序系仰-蛙-蝶-自。
蛙、蝶泳转身和触壁需要双手同时到边。仰、自则可以单手到边。
我们游泳的次序是碟-仰-蛙-自
个人混合泳的顺序是碟-仰-蛙-自,集体混合泳的顺序是仰-蛙-蝶-自。在规则上,蛙、蝶在转身及结束时必须是双手同时触壁,而仰、自则只需单手触壁。所有的姿势在出发后都可在水中潜泳,在不能超过15M,蛙泳只允许在水下划一次水,且在全程中须划一次水换一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