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构成一小时经济圈。
锦州市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海拔400 米的山区,向南逐渐降到海拔20米以下的海滨平原。山脉连绵起伏,东北部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大、小凌河、女儿河横贯境内。
锦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具特色。锦州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京哈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锦阜、锦朝高速公路及102线国道使锦州与周边城市形成了“一小时城市群”。锦州港是中国沿海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商港,已跻身于中国港口二十强。锦州机场是辽宁省西部唯一一座达国际4C级标准的民航机场,已开通锦州--北京、上海、大连等中转联航,可飞往全国各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大大增强了锦州的城市影响力和经济、文化的辐射力,也为锦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奠定了天然的基础。
锦州物华天宝,地产丰饶,素有“海上锦州”的美誉。锦州市拥有海岸线总长97.7公里。近海水域面积12万公顷,沿海滩涂面积26.6万亩,25万亩近海渔场。锦州还是辽宁省主要产盐区之一。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膨润土、萤石、花岗岩等。全地区目前已发现矿种有48个,已开发利用22个。膨润土储量为亚洲第一。锦州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证明,自远古以来,锦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历代相传,人烟不绝,并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这里属冀、幽二州地。春秋时期属燕地,战国时属燕辽西郡地。秦、西汉时分属辽西、辽东郡地,东汉时大部属辽东属国。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地,晋代属平州昌黎郡地。隋代时西部属柳城(今朝阳)郡地,东部属燕郡地。唐代初属营州(今朝阳)总管府辖,后属安东都护府辖,废府后归平卢节度使辖。辽代分属中京道和东京道辖。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金代改辽道制为路制,当时属北京路辖,元代分属大宁路和广宁府路辖。明代建军卫制,下设卫所,当时置广宁卫,广宁前、后、左、右、中(今锦州)屯卫,以及义州卫、宁远卫,先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后属辽东巡抚辖。清康熙元年并广宁中、左、右、三屯卫为锦县;康熙三年设广宁府,不久撤销;康熙四年设锦川府。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设县,当时各县属奉天省辽沈道辖;1928年废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辽宁,当时各县直隶辽宁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县皆属伪奉大省;1934年设锦州省,管辖各县;1937年口伪政权施行市制,始设锦州市,中县分治,伪省、市、县公署皆驻锦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曾一度建立辽西专员公署和锦州市政府。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属热河省热东专署辖,1949年1 月成立辽西省,省政府驻锦州;1954年8 月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州市为省辖市,以后两次成立锦州专区, 1968年专区撤销后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至今。锦州是辽西重要工业城市。60年代,曾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庆式锦州新兴工业地区”。80年代,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经过近9个五年计划建设,整个工业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技术装备较为雄厚的具有相当基础的综合性工业体系,现已成为锦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0.4亿元,位居全省第五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增速位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82.5亿元,增长21.1%,其中,工业增加值162.0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86.4亿元,增长16.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0.4∶39.4∶40.2。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0.1%、47.7%和42.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7.7和6.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达到42.3%,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5003元。
锦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锦州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全市个体私营业户已有15万户,注册资金30.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初步形成了具有锦州地区特色的产业布局。
2006年,全市水厂日综合生产能力达82.6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772公里,用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95.0%,全市人工煤气供气总量达6353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16306吨。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2026.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769.6万平方米。
2006年,全市新增自来水管道76公里,供水管网长度达到627公里。新增煤气管道20公里,管道煤气总长为699公里。新增热水管线24公里,新增集中供热热水能力161兆瓦。新增道路长度9公里,道路总长度为425公里,新增道路面积28万平方米,道路面积达到741万平方米。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正式启用,累计处理粪便55115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完成全部工程建设,日处理能力达到1250吨。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21:39: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7亿元,增长3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6亿元,增长19.4%。实际利用外资9558万美元,增长43.8%;实际利用域外资金45亿元,增长40%。出口创汇完成6.3亿美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1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4165元,增长11.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幅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
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06年末,全市园林绿地面积2794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2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391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3%。
锦州港煤炭吞吐量首度越过1000万吨,创下锦州港开航18年来煤炭完成量的峰值。这也是继油品在2005年完成吞吐量1000万吨之后,第二个单货种实现历史性新的突破。截至2008年9月17日,锦州港已完成煤炭吞吐量1237.2万吨,是同期的4倍。 锦州物华天宝,地产丰饶,素有“海上锦州”的美誉。锦州市拥有海岸线总长97.7公里。近海水域面积12万公顷,沿海滩涂面积26.6万亩,25万亩近海渔场。锦州还是辽宁省主要产盐区之一。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膨润土、萤石、花岗岩等。全地区目前已发现矿种有48个,已开发利用22个。膨润土储量为亚洲第一。
锦州是我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六十年代曾以“新兴工业城市”著称。中国第一只晶体管、第一块石英玻璃、第一根锦纶丝、第一座电子轰击炉、第一支人造塑料花都诞生在这里。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业为主体构成锦州坚实的工业基础。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锦州分公司、东港电力有限公司、攀枝花钛业有限公司、锦泰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坐落在锦州。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起的一大批高新技术先导企业成为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新锐。元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将建成亚洲最大的粮食深加工企业;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新药奥德金属国家首创生化制药产品;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汽车安全气囊获国家专利;华顺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锦州有近百种高新技术产品和数千种产品远销四海。50米举高平台消防车填补国内空白,道光廿五白酒誉满海内外;三峡工程、“神州五号”飞船都用上锦州的产品。目前,锦州正加快精细化工、焊接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的六大工业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着“锦州号”行业巨轮;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四大新兴产业。锦州通讯发达,是中国东北三大通讯枢纽之一,移动电话占有率居全省前列。 @@@@@(请自行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