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事业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从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航天理论算起,他是1903年出了一本书,从那个时候算起,现在已经有105年了。如果真正从苏联1957年开始航天发射,也有51年的历史了。在开始,苏联和美国的基础相差不多。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进行火箭的探索,美国也进行火箭探索。当时在苏联以科罗廖夫,即后来的航天总设计师,领头进行火箭研究。美国1926年3月26号,就发射了世界第一枚液体火箭。从这个时候开始,这两个国家已经开始起步了。真正投入实践,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有一个火箭专家叫布劳恩,也是很有名的火箭专家,他为德国研制成功了V2导弹,也叫V2火箭。但是V2导弹并没有挽救德国法西斯的命运。德国法西斯投降以后,苏联和美国,在他们技术的基础上,再加上这两个国家过去火箭技术的基础,在冷战中互相竞争,这样,促成了火箭技术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如果从1945年到1957年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也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开始了真正的航天事业。
在冷战中,这两个超级大国进行竞争。他们首先从军事上要取得优势。军事上的优势,当时导弹是最先进的武器,必须要掌握这个武器。导弹是在火箭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苏联到1957年的时候,在科罗廖夫的领导下,1957年8月,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导弹。到10月4号,苏联用P-7洲际导弹改装成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把P-7导弹改装成卫星号火箭,发射成功了第一颗卫星。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提出来要发射卫星,美国和苏联都在准备,但是互相都不知道。苏联发射成功以后,美国不太相信。后来苏联发射成功以后,美国有一点慌张了,赶快要追上苏联。苏联是统一领导的,集中全国的力量来研究。美国人是分散的。美国海军在研究先锋号火箭,这在苏联第一颗卫星发射之前,每一次都试验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转向布劳恩领导的陆军研制红石导弹,在红石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丘比特C运载火箭。在1958年1月31号,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三个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卫星叫探险者一号。这两种火箭的水平也差不了多少。但是由于竞争的关系,当时谁都想争得第一,想以此称霸世界,来显示他的威力。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过后,两个国家都在准备载人航天,想把人送上太空去。也是苏联走到了前面。两个国家都在竞争,苏联是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的东方一号飞船是由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上去的。美国原来也不知道它能够先发射,加加林上天以后,美国又慌张了。美国接着又发射了,1961年5月5日发射了由航天员谢泼德乘坐的飞船,没有到轨道上,是直上直下的飞行。第二次又发射了一次,格里索姆坐在水星5号飞船上面,也是直上直下的飞行。大家都知道要上轨道,必须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是他们达不到这个高度,只做了两次亚轨道飞行以后,在1962年2月20号,水星6号飞船才把第一个航天员格伦发射到轨道上去了。在载人航天的竞争中,苏联又走在了前面,美国又落后了几个月。这种竞争,我们看来也不是非常重要的。他的航天技术也差不了多少,只是在竞争中谁先一步,谁后一步。
美国也不能老是落后,国内的科学家也不会答应。在1961年5月25日,美国肯尼迪总统提出来,在十年之内,要把人送上月球。实际上苏联也想把人送上月球。这些都是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两个国家都有这个计划。美国下了这个决心以后,集中力量很快攻克了载人登月技术。所以它确实在十年之内就把人送上月球了。到1969年7月16日发射了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把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了月球。登月首先要有更大推力的火箭。美国在布劳恩的领导下,研制出了土星五号运载火箭,能够把人送上月球。苏联研究了H-1火箭,H在俄文里面就是运载器的意思。在研制的过程中,发生了几件事情,一个是它研制的H-1火箭比土星五号还要复杂,难度大。时间上可能没有来得及。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负责研制登月飞船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在1966年1月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有很多技术没有攻克下来。到美国1969年发射了第一艘登月飞船的时候,苏联已经实验了两次的登月火箭都失败了。美国登月成功之后,苏联还想赶上,后来又进行实验。再实验了两次,又失败了。到1972年,美国登月活动已经结束了,苏联还没有办法,所以就把这个项目下马了。1974年的时候,就完全停止了这项工作。本来两个国家在技术上差不了多少。就看谁掌握得好,谁条件稍微好一点,就能够走在前面。这一次苏联在登月的进程中是落后了。
美国也搞了一个空间站,但是不是很成功,他就另辟蹊径,就研究航天飞机了。俄罗斯主要研制空间站。两个国家走的路不一样。国际空间站是在这个基础上,两个国家合作起来搞的。航天飞机本来苏联也搞了,但是苏联在1988年11月15日进行了一次不载人飞行。看见航天飞机比美国落后多了。因为美国1981年4月12日第一次载人飞行就成功了。苏联1988年11月15日才进行不载人飞行。它就不再搞了。苏联就搞空间站,长期在太空中运行的,用飞船载人、载货上去,在空间站上进行活动。在这个阶段,两个国家发展的方向不一样。
国际空间站是世界上总共16个国家共同发展的项目。过去俄罗斯和美国研制空间站已经很有经验了。美国曾经研制空间站叫自由号,但是因为它集中力量在搞航天飞机,所以空间站的进展很慢。到了1988年的时候,两个国家觉得可以联合起来。因为它们曾经在1975年的时候进行过载人飞船的联合飞行。所以把两个国家的技术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由于经费上的问题,做这样大的项目,耗费的经费也很多。所以把大家组合起来,1988年决定研制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主要的是美国和俄罗斯。俄罗斯已经有基础了,所以它1998年的时候,11月份发射了第一个舱,用它的火箭发射了国际空间站的基础舱,叫曙光号。美国半个月后,发射了节点舱,叫团结号。这两个舱太空组装起来,形成了国际空间站的雏形。俄罗斯2000年发射了星辰号服务舱。这三舱组合起来,基本上形成了国际空间站的雏形,可以载人活动了。在这个基础上,靠双方的技术和合作,再联合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之前,美国和俄罗斯进行了航天飞机和和平号空间站的九次对接飞行,先做一些实验,能不能适应。因为两个国家研制的东西能不能够匹配,要进行一些整合。所以到1988年开始研究,1998年就开始正式实施。这三个舱组成了国际空间站的雏形之后,就能够载人了,能够发射航天员到上面活动了。从1998年到现在,一共十年。现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已经有一半多的工程竣工了,完全可以载人活动。现在已经有12批长住航天员。这些航天员一上去就是半年。当然也包括其他国家。例如最近,日本制造的一个希望号实验舱上去了。前一段时间欧洲的哥伦布号舱上去了。还有意大利的莱奥纳尔多号后勤舱,最近美国有和谐舱。国际空间站是由很多舱组成的。用支架和横梁对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空间建筑。建成以后,可能要达到400多吨。现在已超过200多吨了。国际空间站的运行也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到一定时间就要发射飞船或航天飞机把人送上去,还有一定时间要载一些货物上去补充。人在国际空间站的时候曾经闹过粮荒,没有东西吃了。另外,还要送上一些燃料,使空间站能够提高它的轨道,不要掉下来。很多事情需要做。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但是现在终于坚持下来了。原来预计要到2010年结束进程,现在估计要推后一点。
美国主要是航天飞机...俄国主要像中国一样用火箭送人上太空...现在美国航天飞机正面临退役..近期不会进行太空活动..俄国也有一些困难..主要还是看中国的了 呵呵 美国应该更好一些,毕竟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更经济
美国先进,美国动力足,燃料多,比俄国先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