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匠,在以前是个很吃香的手艺,农户们几乎每年都要请一次,到家里来对晒垫、竹筐等农具进行修补,当然,很多人也会新做一些。而制作这个的材料基本都是毛竹。
竹子晒垫晒稻谷,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霞浦农村人估计都用过,苦也好,累也罢,满满的都是回忆。
在小麦、稻谷收获的季节,我们经常见到在柏油马路上,一些农民挥动木掀清除谷壳和灰尘的场景,经过的车辆和行人都会放慢车速掩面捂鼻通过,虽然这样的现象很不受待见,但是农民也是无奈之举。
扩展资料:
晒稻谷是秋收后农村一项重要劳动,刚秋收的稻谷都是生的,带有水分,必须经过晾晒干水分后才能方便存储和脱壳,获得饱满圆润的大米。
水稻种植于水田中,需水量多,产量高,品质较好;陆稻则种植于旱地,耐旱性强,成熟早,产量低,谷壳及糠层较厚,米粒组织疏松,硬度低,出米率低,大米的色泽和口味也较差,因此播种面积一直较少。
稻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容易陈化,不耐高温;容易发热、霉变、生芽;容易黄变。因此,稻谷保管的原则是“干燥、低温、密闭”。按照这个原则保管稻谷,能够实现安全储藏,较长期地保持稻谷品质和新鲜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稻谷
小时候,我们这边用来晒稻谷、麦子的一张张竹子做的工具,晒谷子的时候铺在泥地上的那个,防止谷子和泥土混在一起,不是晒几(ji第一声),是很大的那个。书面语叫晒垫或垫子。
那个叫稻簟(音diàn,用竹篾编制而成)过去南方晒稻谷的场地,都是泥土坪或木板搭的晒架,摊上稻簟,便于翻晒和收稻,同时防止谷子漏掉或土石混入。
篾帘子,是用竹子编成的。
闽南语叫“甲䉪”,大竹编叫甲䉪,晒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