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合理化途径?

产业结构合理化途径
2024-12-13 05:50: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协调增长的客观要求。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产业结构的不断合理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产业之间具有相互协调的联系方式,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才可以合理展开,重点产业部门的优先发展才能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健康的发展。反之,如果各个产业之间不具备相互服务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则个别部门的优先发展只能导致产业部门之间增长关系的不协调,难以达到经济协调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平衡增长的目的。

  一般而言,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决于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的不断投入及其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如果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与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相适应,与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则资源配置是有效的,要素投入的不断增长就能保证产业的不断增长,经济就得以持续增长。如果产业结构扭曲,则会严重降低资源配置的效果,即使短期的高增长能够发生,最终也会由于结构的制约而不能持续下去。由此可见,只有使各产业间保持协调状态,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持续性。

  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有得天独厚的煤炭和其他矿藏资源,为山西产业结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种以能源工业为支柱的重型产业结构,曾经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这种深受计划经济影响的产业结构,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其明显的弱点,使得全省经济的整体功能和结构效益低下,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日渐下降和后移,与兄弟省市形成了新的落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几年来我省全面实施了以潜力产业为切入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全省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虽然产业结构不协调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产业间相对地位不协调,结构效益不高。

  山西产业间相对地位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形势还很严峻。同时,由于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势必带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制约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强。从整体来看,山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煤炭、冶金、电力、炼焦四大产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3%。同时,在这些产业内部,除少数企业外,普遍规模偏小。目前,全省煤炭行业矿产资源回采率仅为44%,洗选率为37%,机焦产量仅达65%,这种规模不经济不仅限制了企业延长产业链条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三是第三产业发展总体滞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量的34.6%,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作为现代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通讯、信息咨询、现代金融等的滞后和缺失,难以为其他产业提供便利、快捷、高效、质优、价廉的服务,使工农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二、产业间素质不协调,一、二、三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悬殊。

  山西产业间素质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和服务档次低、品种少,尚未形成多样化的生产体系。在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较为缓慢,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商品率低,农副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差,整体素质较低;在多数工业领域,工业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低加工和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不足;第三产业中运输邮电、批零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占到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而真正代表现代化水平的信息业、咨询业、中介服务业等发展缓慢,极大地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二是技术结构水平低。全省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一方面由于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对新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产业技术断层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部门的技术开发能力弱,研究开发机构多游离于企业之外,造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弱化,科技转化率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缓慢。

三、产业间关联关系不协调。

  山西产业间关联关系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各部门的社会化分工不合理,专业化协作水平低、关联效应差。目前,部分县市产业关联度很小,不具有经济发展、产业递进一般规律下的产业关联,使产业延伸发展、拉长产业链条以及通过产业互联、延伸发展的效能被制约。例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比重持续走低;中小企业居多,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较少;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协作关系不强。这就造成大部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产业发展中资金利用率低下,资源配置不经济,使产业升级不能形成足够的物质技术基础。二是地区结构趋同,不利于要素的合理流动。从全省各地区的支柱产业情况来看,最重要的就是煤炭等资源性产业,这些产业在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的地位。选择完全雷同的产业结构,势必造成地区间低水平竞争和追求自成体系,带来了产业发展中资源的分散化和低效益。

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途径。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从山西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环节和必要条件。山西要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就必须按照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经济竞争力为目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构建富有活力的新型的产业结构。

  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发挥山西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和提高的必然选择,是对全省发展思路的进一步创新和提升,是对全省在全国发展格局中产业分工的科学定位,对于增强全省经济竞争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超越于农业劳动者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就不可能有工业的独立发展和飞跃,更不可能有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加快农业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向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组织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经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调整农村就业结构。

  (二)、工业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体,工业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走向,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全局。工业结构的合理性是就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言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以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把新兴接替产业做大做强;实施产业簇群战略,提高产业集聚化程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扩大企业规模;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基本问题,不仅影响到总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而且会影响到其他各类型、各层次结构问题的调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水平,对当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的总量和规模;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先发展重点行业;推广壮大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回答2:

第一产业 45% 第二产业 30% 第三产业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