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有哪些有关健康的节日?

2024-11-24 16:39:1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护士节5月12日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为此相关国际组织和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陆续设立了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有关的节日:目的是开展与之有关的宣传活动。引起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提醒更多的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保健能力。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类节日还会逐步增多。据笔者统计,到目前此类节日已有30多个,它们是:

(1)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麻风病是一种全球性古老的慢性传染病,1954年,世界各国卫生部门共同确立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通过宣传唤起社会对麻风畸残者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偏见和恐惧。

(2)国际睡眠日(3月21日)2001年3月2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首个“国际睡眠日”。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加大了人们的心理负荷,加之不良的睡眠习惯,使三分之一的人群产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国际睡眠日”旨在使人们关注睡眠的重要性和睡眠质量。

(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鉴于世界感染结核病的人口已近6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纪念结核杆菌的发现者罗伯特·柯赫,并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控制结核病这种与贫穷相关的疾病。

(4)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其组织法是由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通过的,于1948年4月7日生效公布。为“使全人类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每年的7月22日作为“世界卫生日”。从1950年起,把世界卫生组织的组织法公布日4月7日定为“世界卫生日”,每年选定一个健康内容作为当年国际卫生保健活动的中心主题。

(5)世界哮喘日(5月7日)哮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全世界有近2亿患者,它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且难以得到根治。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5月7日为“世界哮喘日”,是让人们了解该病的特点,应以预防为主,治疗和锻炼并重的方法来战胜哮喘。

(6)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1948年在斯德歌尔摩举行的国际红十字会协会第20次理事会会议上,正式确定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国际红十字组织的创建人)的生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国际红十字会各国的分会将以各种形式宣传红十字运动的国际性。以及红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种族、宗教及政治见解的特性。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是国际红十字会成员之一。

(7)国际牛奶日(5月16日)1961年国际牛奶业联合会在德国决定每年5月16日为“国际牛奶日”。近年来我国政府认识到牛奶与民族健康的重要关系,开展了相应的活动,以多种形式向消费者宣传、介绍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们认识牛奶,接受牛奶,并通过提倡人们多饮牛奶来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8)世界无烟日(5月31日)1988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40周年纪念日,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把该年“世界卫生日”作为第1个“世界无烟日”,其主题是“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在世界范围开展禁烟健康教育活动。后来将世界无烟日定在5月31日,号召热爱健康的人们与吸烟作长期的斗争。

(9)国际禁毒日(6月26日)1987年6月12日~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决定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国际禁毒日”每年都确定一个主题。

(10)世界人口日(7月11日)人口迅速增长是现今世界难题之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50亿,为了进一步促进各国政府人民注重和解决人口问题,联合国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次会议的建议,将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同时决定。从1990年开始,以后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举行“世界人口日”纪念活动。

(11)世界母乳喂养周(8月第一个星期)1992年8月份第一周是世界第一个母乳喂养周。科学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直接降低婴幼儿腹泻死亡率和发病率。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母乳喂养作为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措施。母乳喂养对母亲产后恢复也有好处。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每年8月的第一周为“母乳喂养周”。

(12)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了全球性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为此,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2002年世界心脏日向全球发出了“必须构筑心血管疾病的立体防线”的特别忠告。同年9月29日,中国首次世界心脏日活动在北京举行,主题是“营养、肥胖与锻炼”。

(13)世界聋人日(9月28日)1975年,世界聋人联合会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世界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是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尊重聋人,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卫生部、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

(14)国际老人节(10月1日)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1991年联合国大会把每年10月1日确定为“国际老人节”。1992年联大通过了《1992年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全球目标》和《世界老龄问题宣言>,促进各国对老龄人群的关爱。

(15)世界人居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每年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联合国将这一天设定为全世界对人类居住状况以及获得适当住房的基本人权进行反思的日子。以增强人们对通过更多的城市与城市的合作来改善居住环境必要性的认识。

(16)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健康要求的提高,精神卫生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公报说,精神错乱等精神类疾病将成为新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为此,从1991年起,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的认识,关心精神疾病患者,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国从1996年第6次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始组织各地开展宣传活动。

(17)国际盲人节(10月16日)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10月16日为“国际盲人节”。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联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盲人协会出面,相关部门协助,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体现出政府对盲人的关怀。

(18)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46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专家和22个国家的卫生部高级官员参加会议。会议期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并确定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19)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把1995年11月14日作为发现胰岛素的纪念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国际糖尿病联盟1997年正式规定每年的11月14日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旨在引起全球对糖尿病预防的重视。

(20)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11月20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各类致死病因中排列第6位,推测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三位。世界卫生组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战略委员会提出将2002年11月20日作为首个“世界慢阻肺日”,希望人们能够正确科学保护人体的肺,拒绝香烟,让人人自由呼吸。

(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12月1日)1981年6月5日第一例艾滋病被发现至2002年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34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控制艾滋病十大措施中将“宣传教育”列为第1项,并宣布从1988年起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每一年“世界艾滋病宣传日”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2)世界残疾人日(12月5日)1992年10月14日在纽约举行的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12月5日为“世界残疾人日”,决议要求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多种帮助残疾人的活动。以改善残疾人的状况,使残疾人在各方面的权力得到确实的保障。

(23)世界强化免疫日(12月5日)198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全球在200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消灭脊灰策略中,尤为突出的是为强化免疫而采取群众运动形式:国家免疫日(12月5日)。在开展国家强化免疫日活动中,许多国家首脑亲自参加口服疫苗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这项活动的开展。

(24)全国爱耳日(3月3日)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等原因,我国有聋人2000万,每年新生4万聋人。听力的障碍使该人群的生活、学习有诸多的不便。1998年3月卫生部等10部门落实政协提案,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5)全国爱国卫生月(4月)全国爱卫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每年4月为全国“爱国卫生月”,新闻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动员广大市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掀起全民参与整治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除“四害”的热潮,以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素质,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6)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至4月21日)癌症长期居于各类死因之首,为此,1994年起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被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二次理事会和三届常务理事会决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提高人民群众对肿瘤的防治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动员全社会关心肿瘤患者,向肿瘤患者献爱心。

(27)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碘缺乏病是一种地方病,它使新生儿智力和身体发育产生障碍。我国是世界碘缺乏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政府在1991年罗马的国际营养会议上宣告中国将在10年内减少该病的发病率。1993年卫生部确定每年5月5日为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1994年5月5日为首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

(28)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1990年卫生部、教育部决定,每年的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我国儿童青少年膳食中热量供给已基本达到标准,但营养摄入不均衡较为普遍,在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工作,倡导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对于普及营养知识,预防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发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9)全国母乳喂养日(5月20日)母乳喂养一直作为最健康的哺乳方式被医学界推崇。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全世界的母亲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哺孩子。我国卫生部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的5月20日为“全国母乳喂养日”。随着母乳喂养益处的大力宣传,母乳喂养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30)全国助残日(5月第三个星期日)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如果按一家四口人计算,残疾人直接牵动着两亿人口的切身利益。1991年5月15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这部法律第四十八条规定: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的助残日。它像一簇火,温暖了残疾人的心,带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与自信。

(31)全国爱眼日(6月6日)在1996年卫生部、国家教委等12个单位作出决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并强调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广大青少年。我国约有1000万儿童患斜视、弱视等眼疾。利用爱眼日等多种形式,对公众进行用眼卫生及防治眼病的常识教育,提高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眼保健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32)全国爱牙日(9月20日)我国牙病患者众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因此,解决牙病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9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建立爱牙日是加强口腔疾病预防工作,落实以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普及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增强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

(33)全国防治高血压日(10月8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成倍增加,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1998年,卫生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

(34)全国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国家计生委确定从2000年起每年10月28日为“全国男性健康日”。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面临的竞争压力远大于女性。有关研究表明:男性的生命质量和寿命通常比女性低。男性患病比例远高于女性,保护男性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35)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11月第一周)在1998年我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同年卫生部规定每年11月第一个星期为“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各地卫生部门将在此期间开展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识别假冒、伪劣食品图片实物展览、食品专家现场咨询和普及食品卫生科学知识等活动,动员越来越多的群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回答2:

1年365天,有近300个节日,唯独没有关于女性健康的,悲哀啊!

回答3:

有什么帕金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