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音乐是一种“多声部音乐”。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含)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音乐就叫做复调音乐。复调音乐拥有漫长的历史,在中世纪的教会圣咏中,就有了最早的复音音乐,诗班在唱颂歌的时候各自在不同的声部上吟唱不同的旋律。
其后尼德兰的荷兰乐派进一步发展出复音的理论和写作技术。当中的作曲家杜飞创立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和技巧。为后来的对位法理论开辟出完善的道路。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14世纪,人们对早期的复调音乐形式已不满足,新的发展是在格列高利圣咏上添加曲调时采取自由处理,或固定歌调与新调均为自由创作,从而打破过去的刻板作法。为使歌者能准确演唱新的曲调,就需专用乐谱。
15世纪后半期~16世纪是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特别以G.P.da帕莱斯特里纳为代表的无伴奏合唱,达到这一时期复调音乐的高峰。在这时期中,人们对歌词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音乐的节奏基础。
16世纪以后,复调音乐无论在结构方面或技术手法方面都已日趋完善,为器乐复调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到18世纪,在J.S.巴赫作品中,采取以和声为基础的创作方法,即不仅要求横的线条独立,同时还注意到纵的和声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
polyphony
原指由几个声部构成的多声部音乐,以与单声音乐
相对,以后专指几个旋律性声部在运动中按照对位的法
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并与主调音乐相对。构成
复调音乐的各声部并无主次之分,彼此形成对比或相互
补充。
复调音乐约在 9世纪左右产生于西欧,其发展情况
大致如下:
9~13世纪的复调音乐 这个时期的复调音乐历经
了3个阶段:①奥加农产生于9世纪,它是以格列高利圣
咏为固定歌调,于其下方加上新的声部,两者形成平行
四度或五度的进行;也可从同度开始,逐渐分离至四度,
最后复归同度。这是最古老的复调音乐形式。②迪斯坎
图斯产生于12世纪,仍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于
其上方添加新的声部,两者的距离为八度或五度,声部
间出现反向进行。③福布尔东产生于13世纪,意为假低
音,因低声部演唱时实际为高八度。它仍然以格列高利
圣咏为固定歌调,新加的声部通常为两个。开始与结尾
处采用五度、八度,中间用三度、六度,音响效果较前
两种丰富,为复调写作中极有价值的进步。以上 3种形
式,并无专用乐谱,演唱者只需将格列高利圣咏记熟,按
规定的要求加上新的声部即可。
14~15世纪的复调
简单的说就是曲子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旋律进行
多听听巴赫的曲子,比如《十二平均律》,《赋格》等。。你就会感受到。。很有哲理的
概括地说,复调音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旋律的同时进行。换句话说,是由不同的旋律线编制成的一个纵向、立体结构的横向运动。由于纵向结合的不同方式,形成不同类型的复调乐曲,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补腔式复调,以及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还有更多声部的复调。
在巴洛克时代,复调音乐是主要的音乐思维形式。那时代的巴赫是最伟大的复调音乐作曲家,直到今天仍被公认是最高典范。主调音乐,是以一条旋律为主要乐思,而其他部分通常作风为和声因素处于服从、陪衬、协作的地位。大致与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的同时,主调音乐也取代了巴洛克音乐中复调音乐的主要地位,成为主要的音乐思维形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所有浪漫派作曲家,总体倾向上是主调音乐。但复调音乐在他们的作品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任何业一位大作曲家是不掌握复调技术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经常结合起来运用。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都是多上音乐。
在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民间音乐中,都有复调音乐的因素。现代中国作曲家接见欧洲复调音乐技术,也创作了一些中国风格的现代复调音乐。贺绿汀1934年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就是中国最早、最成功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