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如果皇后的儿子不是长子那立谁为太子?

皇后的儿子就是嫡子是不是也是必庶子更有继承皇位的优势
2024-11-30 12:26: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本问题为伪命题。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凡有嫡长子的,不能由其他儿子做宗子;没有嫡长子的,由嫡长孙继承;无二者,才由嫡次子继承。明朝都是嫡长子即位。皇帝驾崩无后兄弟即位,或者从皇族中选择。当然除了朱允炆一系之外。惠帝朱允炆和太子朱文奎一起消失,导致剩下健在的尚且露面的皇族继承顺位是:1、朱文圭(嫡幼子,朱允炆的小儿子)2、朱允熞(皇四弟,朱允炆之同母四弟)3、朱允䐤(皇五弟,朱允炆之同母五弟)4、朱允熥(皇三弟,朱允炆之异母三弟)5、朱棣(皇四叔)6、朱橚(皇五叔)7、朱桢(皇六叔)8、朱榑(皇七叔)9、朱椿(皇十一叔)10、朱桂(皇十三叔)

回答2: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帝若无子,兄终弟继。
皇后也就是正妻,正妻所生,是为嫡子,就是第一继承人,皇后要没儿子,才能在妃子中选最大的儿子,也就是庶子。
从周朝开始,帝王继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当然有很多皇帝并没有遵守这个规则,就好比清朝,所有12个皇帝里面,只有道光是嫡子继承。

回答3:

当然是皇后的儿子了,她的儿子优势更大些,不过也要看皇上的决定了,或许遗嘱会更改啦!!不过常理说嫡长子,!!!除非嫡长子死了再另说

回答4:

只要皇后有儿子,那么就立皇后嫡子。皇后无子才立皇长子, 总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希望回答能帮到你。

回答5:

自西周以来就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明朝自朱元璋建国以来,也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原则来处理皇室内部的继承关系,即只有皇帝的嫡长子才能被立为太子,作为大宗的法定继承人,余子只能受封为王,将来就藩外地。
但是,从明代16帝立储与即位的实际情况来看,与朱元璋的设计有很大差别。首先,明代有6个皇帝未曾被立为太子,这就是成祖朱棣、景帝朱祁钰、世宗朱厚,穆宗朱载后土、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其中有5位是以藩王的身份入继大统,1位是以皇长子的身份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