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正因为魏国太过强大,也就造就了敌人的弱小,要想保持自己的强大,先要维持一个强大的敌人。我说这句话,自然是有理由的,许多人认为魏最强,它国家内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这样的王佐之才,有五子良将之威,有八虎骑之猛,有八健将之勇,但往往是人才济济的国家最终会走向灭亡。举个例子,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也是人才济济,有赵衰,郤克,栾书,士燮,韩厥的奇才,但最终三家分晋,一个中原强国因内乱而消亡。再来看魏国,也是一个这样的国家,前期的曹操,曹丕还有能力驾驭这些人才,在曹丕时的君权就有些松懈了,很多事也是司马懿做主的。就因为这样,曹真曹爽不也在朝堂上一手遮天,司马懿与曹氏之间自曹丕后已是显然。就因为这样的发展使得最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被公认为强大的魏国就如此被司马氏篡权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魏国是一个最容易发生内乱的国家。再来看我所说的第一句话,曹操曹丕之时,他们还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刘备孙权羽翼丰满,加上曹魏赤壁大败,他们的内部会团结,众志成城,魏国的将士都有一个公认的敌人,所以曹操能够更容易驾驭这些人才。而到后来,北伐的诸葛亮病死,关羽张飞死于非命,东吴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先后病死,蜀国与吴国的能力得到衰减,魏国的内部纷争也就热烈了。
所以,我认为魏国并不是最强大的。
魏最强,但三国归晋了,司马晋同意了三国
当然是魏喽
魏 最后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