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杀2》还是没看懂什么意思。领导人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2025-01-07 19:35: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谈论这部片子之前,我们必须接受一些不可能的假设,包括: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15岁的未成年人就能向全世界的成年人发出挑战,并且占据了一座小岛,几年都没有被剿灭;一群中学生,只是摸了几个小时的枪,就能像老兵一样自如地使用那些武器了;大批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居然被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打得屁滚尿流、溃不成军;两个小屁孩,一人一杆枪,就能在地面部队重重包围、空中打击地毯式轰炸中杀出一条血路,并能很快衣着光鲜地开着车与同样奇迹般生还的同伴会合……如果接受这些假设,那么下面的谈论还有些意义;如果不接受,那这部影片基本上就不剩什么了。
  
  与第一部深挖人性的出发点不同,这一部的立意似乎更为高远,铆着劲儿往世界和平上靠。还提到了阿富汗,拍了很多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意思是,成年人不负责任地把世界搞乱,让未成年人受苦,最后还得靠未成年人来收拾烂摊子。想法是好的,但是着力点似乎有问题。在第一部里仅作为背景设定出现的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矛盾,在这一部里成了大力渲染的东西,导演似乎想从这里发力,但是让人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掌握权利的成年人怕成长起来的未成年人抢班夺权,自己则死无葬身之地;未成年人则看不惯成年人的保守和堕落,希望尽快进行权力交接,这种矛盾古已有之,并且一直在不停地循环着。但是把这种矛盾放大到这种程度,还是令人瞠目,并且难以接受。并且,既然这么强调两代人的矛盾,又该如何处理亲情呢?于是,在两代人水火不容的矛盾的大背景下,老师对女儿的爱和北野对死去父亲的愧疚就显得有点儿尴尬了。
  
  本片还有强烈的反美倾向,对总理亲美、惧美的丑态的刻画,以及多处出现的显然是影射美国911的爆炸摩天楼画面,无不显示出这一心态。再结合关于阿富汗的情节,可以看出本片所谓的反战其实就是反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矛盾不过是个寓言,成年人就是美国,而未成年人就是日本。归根结底,创作人员的意图还是想表达希望日本挣脱美国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
  
  人物设定也远不如第一部丰富而细腻。主角不是沉着脸作苦大仇深状,就是瞪着眼睛乱喊一通、乱射一通,或者干脆打扮成本·拉登的样子朗诵些探索人生意义的句子。配角们更是失败,除了一开始宁死不屈的慎太郎之外,没有一个让人留下稍微深刻一点的印象的,所以他们死的时候,音乐再煽情、主角再悲痛,观众也感觉很麻木。这一部里的老师更是莫名其妙,一开始摆出一副便秘了几个月的表情,后来又不知所以地与BR2法决裂,穿上运动服去跟学生们叙旧,最后很壮烈也很无聊地牺牲了,总之就是一个很不靠谱的家伙,远不如第一部中北野武本色出演的寂寞中年人能打动人。
  
  总之,这就是一部狗尾续貂之作——在找到更具变异的词之前只能先用这个了。喜欢第一部的,实在不必看这第二部,或者说看了第二部,才知道第一部有多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