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种利尿药能治疗尿崩症,机理是什么?

2025-02-22 10:58:1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氢氯噻嗪可以,取自它的抗利尿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尿中排钠增加,体内缺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到达远曲小管原尿减少,因而尿量减少,具体如下: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治疗这一疾病的药物主要有DDAVP、尿崩停、氢氯噻嗪等等,为什么有利尿作用的氢氯噻嗪却能治疗尿崩症呐?

首先看一下AVP发挥作用的细胞学机制 :①AVP与管腔对面肾小管细胞膜上的V2受体结合;②激素-受体复合物通过鸟苷酸结合刺激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③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增加;④c-AMP转移到腔面细胞膜上,激活膜上的蛋白激酶;⑤蛋白激酶导致膜蛋白磷酸化;⑥腔面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加,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很多离子和药物能影响AVP的作用。钙和锂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对AVP的反应,也抑制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相反,氯磺丙脲增强AVP诱导的腺苷酸环化酶激活作用。

而氢氯噻嗪增加Nacl和水的排出的同时对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增加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内cAMP的含量,而增加了水的通透性;其二、Nacl排出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口渴感和饮水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