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大国三角关系发生了质变
那种认为美俄接近将不利于中国的看法其实隐含着这么两个前提:首先,中美两国正处于一种争夺盟友的竞争关系,或者至少美国对中国充满敌意;其次,俄罗斯在中美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选择将使中美俄三角决定性地倾向一方。
这样的思维是基于对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参照,所以依然具有浓重的冷战色彩。
冷战后的大国关系事实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冷战时期的合作是服务于对抗的;而冷战后的对抗则越来越多地开始倾向为合作服务。
这自然跟冷战结束的大环境有关,但也跟具体国家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有联系。俄罗斯、中国都要求全力发展国内经济,而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实现了所谓的“打天下”任务,主要精力转到了“治天下”的任务上来,因而除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外,在国际上更主要的是要传播美国的政治理念与价值观以及防止大规模破坏性武器扩散,在当前则具体化为反恐怖战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显然没有去挑战美国的国际地位,只要台湾问题不恶化到某种程度,两国就不可能发生类似美苏关系的全面对抗。
在历史上,三角关系因三组双边关系的不同组合而区分为这样几种情形:三国彼此交恶、互相攻伐,如中国古代魏蜀吴三国的某段关系史;两国交好共同对付第三国,如冷战时期的中美苏三角关系;两国交恶但同第三国都保持友好关系,如俾斯麦时期的德俄奥三国关系;第四种则是三国彼此友好。
冷战后大国关系的质变导致了大国三角关系从第一种类型逐渐转变为第四种类型。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美俄三国关系基本上属于第四种类型,并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所以美俄两国的接近,并不像当年的中美接近那样,是专门针对第三国的,而是有其他的具体寄托:俄罗斯是希望可以借此放下维护庞大核武库的经济包袱,并通过加速融进西方来实现国家的发展;美国则希望在欧洲盟友日渐离心的背景下拉住俄罗斯进行平衡,并且抓住俄罗斯这个石油第三大生产国的资源,消除对方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进一步反恐措施的抵制等等。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其对外战略,大国关系随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本文认为冷战后大国关系调整的最突出特点有:一是以构筑伙伴关系为标志的相互合作加深,但西方大国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二是大国关系中的经济因素比重上升,综合国力的竞争加剧;三是大国之间的互动和制衡态势使大国关系更加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