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潭的面积有多大?多少人口?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2025-02-21 18:35:3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海坛岛,亦称平潭岛,为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别称"东岚"。它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境内,距福州128公里,与台湾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成为我国东南海疆对台经贸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全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 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福清市相望。为平潭县主岛。以形似坛、兀峙海中得名。又名平潭,俗称海山,别名东岚,简称“岚”。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278.61平方公里。由白垩系石帽山群流纹岩、熔结凝灰岩、凝灰砂砾岩、粉砂岩、燕山期花岗闪长岩等构成,并有第四系海积平原和风积砂堆积。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三十六脚湖。岛上海蚀地貌十分典型,有罕见的花岗岩海蚀柱、风动石和球状风化花岗岩等,被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地势低平,中部略高,最高点君山海拔434.6米。以丘陵,平原为主,海岸曲折,长204.45公里。岛上河流短小,独流入海。岛上唐为牧马地。人口242705人。以渔业为主,岛东牛山渔场为省内主要渔场。有中国标准砂、水产加工、制盐、内燃机配件、冷冻、造船等厂场。有公路通各乡、镇,有班轮对外交通。名胜古迹有三十六脚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壳丘头文化遗址。有龙凤头度假村和天然海滨浴场。
  平潭岛岛北、东、南面的长江澳、海坛湾、坛南湾三大海滨沙滩,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符合海滨旅游沙滩的规定要求,而且面积大,相互连接,背后有葱郁的防护林带,海上有岛屿岩礁,组合条件好,湾向性好。坛南湾和海坛湾沙滩长度约有40公里,以每个游客平均拥有3平方米海滨沙滩计算,可容纳游客120万人以上,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平潭的海蚀地貌甲天下,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岛上海蚀崖、海蚀 洞、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阶地等星罗棋布,形态各异,或如双龙抱珠"海豚戏水,跳跃腾空;或如利鳄刺天,锐不可当;或如海龟登陆,摇曳徐行…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游客叹为观止。如:"半洋石帆"已认定是"天下奇观"、唯我独有;誉称"东海仙境"的海蚀造型系列,包括仙人井、仙人峰、仙人台、仙人洞以及金光灿烂、神奇莫测的"金观音",雄奇壮丽,神秘诱人;高出海面15米为八闽第一大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风光旖旎,百态千姿;体积超过乐山佛四倍的巨型石人--海坛天神,造型奇特,形象逼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球状风化造型;素有"石兽世界"之称的南寨石林群,巨岩交错,千姿百态,奇洞错列,佳境迭出。
  平潭岛,是我国东南沿海独具特色的兼具避暑度假、游览观赏、运动探险、娱乐休闲等多层次功能的海岛旅游胜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回答2:

平潭岛民淳厚善良,勤劳朴实,自古以来的风俗具有浓郁的海岛特色。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服饰、饮食、婚姻、生养、丧葬、节日、交际、信仰、禁忌等习俗,与其他地方汉族的习俗,既保持诸多方面的共同性,也有本地的独特性。就是县境内各村落、岛屿的风俗习惯也略有差异。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平潭自唐、五代起先后隶属于福清、福州,特别与福清语言相同,民情相融,两地习俗大致相似。但平潭先民,迁徙自闽东、闽中、闽南诸地,一些岛屿、村落仍保留部分祖籍地风俗。如南海乡塘屿岛住民保留兴化语系方言和部分习俗;屿头、大练等岛屿保留长乐、福清习俗和福清海口言口音;流水镇后田、中楼乡韩厝、岚城乡龙凤头等村,还保留闽南语系方言及部分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各种习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清末民初,受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男子蓄辫、女子缠足等陋习渐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封建迷信陋俗逐渐消失。8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但仍有封建陋习沉渣泛起。本卷仅选择具有普遍性和影响面较广的习俗加以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