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起步点已经比一般人高很多了啊!
我可以说一个道理(这并不是我自己瞎想的,而是听一些音乐老师和资深的音乐爱好者说的),音乐的灵魂在于力度和节奏,旋律什么的相比节奏和力度,就是浅一个层次的东西了。你想想一些很原始的音乐,比如一些非洲部落的民间音乐什么的,几乎没有旋律的,只有节奏和力度,但那就已经是艺术价值很高的音乐了。当然我不是说旋律不重要,旋律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要清楚节奏和力度更重要。一般的入门者一进来,都是“哇,这个好听~”“哇,那个旋律真优美~”这样,而你居然自然就去关注节奏了,明显档次比一般的外行入门者高很多。
你问题里面提到“形式”一词,我想说两点。第一,你觉得听别人说什么“情感的起伏”“表达了XXX的感情”“表达了XXX的哲学思考”,以为那些才是“内涵”,而你听的细节,听的节奏是“表面形式”?恰恰错了,那些没边的评论才是真正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听一段音乐,然后写点自己的感受,这只要听觉正常,谁都会做,只不过有人写的比较文艺有人写的比较平庸而已。这是一种基于人的基本感觉就能做到的事情,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技术难度,不需要真正练基本功、深入了解音乐,听音乐又不是练写作文的。另外有人说“音乐讲了一个XXX的故事”你听着没啥感觉,说明你不够深入?这更错了,音乐又不是语言,没有特定的含义,如果外人解释音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一个什么思想,那就是忽悠一下外行人的,不必在意;假如作曲家自己说这个曲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其实是他自己写的时候按照这个故事情节创作,给你说讲什么故事只是一种引导,把你带进音乐的状态就完了,真正的核心还在和语言无关的音乐当中。音乐确实有思想,确实讲故事,但绝对不是语言能说出来的这种思想或者故事,如果音乐要表达的语言也都能表达,那还要音乐干什么?
第二,节奏、谱面的标记这些是不是“形式”呢?也算吧,但是至少比没边的空谈感情空谈思想要深入很多。这个应该是你真正进入比较本质的音乐分析的一个桥梁。音乐真的好在哪,哪里感人,必须从这些细节上感受出来,比如你听多了就会感到,作曲家安排的某一个渐强太妙了,就这里最能调动人的情感;作曲家这里节奏突然变化,原本平稳的节奏突然加进来音变成三连音了,一下子给人一种紧张感、冲突感。然后你找资料,发现节奏上的这种处理,当时是一种突破性的理念,之前还没人这样写过,你一下就能感受到音乐家对于音乐如何探索,对于声音的效果如何考究,再回头想“哲理”“情感”什么的,绝对是一个高层次的认识了。
我给楼主一些建议吧,这些我自己不太能做到,因为我是上面所说的普通听众,就是听哪个旋律好听,直到最近才醒悟开始关注更加深刻的东西,比如节奏、力度、逻辑思路什么的。
第一,不要仅限于最通俗的古典音乐,真正的古典音乐是一部完整的历史,建议去买一本西方音乐史的书,好好看里面提到的流派。作曲家顺序,书上提到的代表作就找了听。比如贝多芬,最通俗的无非就是命运的第一乐章、第九交响曲里面的一小段欢乐颂,钢琴就是悲怆的第三乐章、月光的第一乐章,还有致爱丽丝之类的小品。别说是涵盖面太少了,就连曲子本身都不完整,光有一个乐章。你要看音乐史的书,肯定会说贝多芬每首交响曲都有很大的贡献,肯定会赏析第九交响曲所有的乐章和创作思路,肯定会说贝多芬最后的几首钢琴奏鸣曲在历史上地位非凡。这样你就真的入门进来了。
第二是不光关注节奏,还有力度、和声、曲式什么的也像你关注节奏一样去关注。可能需要一点乐理,不过你既然懂得“切分音”“三连音”“附点”这些概念,那基本乐理应该是过关的吧。力度比较容易听出来只要细心,和声的话可以去听好几个音同时出来的效果,有的很美妙;曲式可以认真听,看看作曲家怎么发展的,一开始的那几个音怎么扩充成为一大段音乐的。
第三是只要喜欢,就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钻得越深越好,不要顾虑。可以学更深的乐理,像什么复调、和声学、配器法之类的。可以训练自己看谱子,从钢琴开始到大规模交响乐总谱。可以学钢琴,亲自弹几首自己喜欢的曲子体验一下。可以没事写几首小曲子感受作曲是个什么样的感觉。真正的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这些都不在话下,你可以去看看百度古典音乐吧。
喜欢的话没有什么不好的,如果你对于古典音乐有兴趣的话可以听听耶鲁大学的公开课:listening to music,下载链接:http://www.yyets.com/resource/26222 相当不错的教程,可以让你较好的欣赏古典乐。
这个有很但是我还是只是欣赏的
楼主你喜欢可以去学习一下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