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冬至夜思家》的主题思想是:游子在外浓浓的乡思之情。
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就在这一片热闹祥和欢庆的日子里,诗人却独自一人在异乡漂泊。此诗便是诗人描写冬至夜晚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
全是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诗人以精巧别致构思,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每逢佳节倍思亲,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
【原文回放】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文注释】:1、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2、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3、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诗文赏析】: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以直率质朴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邯郸客店里孤独过节的情形,抒写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大意是这样的:我今夜投宿在邯郸驿站里,正值冬至这一天,灯前抱膝而坐形影相吊。我想家人或许也是这样坐到深夜,谈论着我这个瓢泊在外的人。 该诗共四句,首句交待时间:冬至日,地点:邯郸的客店里。由于冬至日是唐朝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第二句交待了在客店过节的情形,双手抱膝,枯坐在灯下,只有形与影相随,孤独难耐。“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此时,作者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总之,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足见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 【考场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年高考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 参考答案;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文注释] ①邯郸:唐县名,印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二十四节之一,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民间互馈酒食,贺节,类似过春节。 [诗文大意] 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恰逢农历冬至。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作者点击]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诗文品读] 第一、二句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驿店逢佳节,已露想家之情。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将怎样过法呢?第二句描写,写自己在驿店过节。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于形象的描绘和环境的烘托中展现思家的心态。“抱膝”二字,活画出白居易此时枯坐灯前、神不守舍的情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第三、四两句想像,正面写“思家”。不说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到几时,而说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的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深夜里,孤灯前,同样还没有睡的家里人“说着远行人”,“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种意在笔先、主客移位的写法,打动了千百年来逢年过节未能与家人团聚的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 本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显得感情真挚动人。字里行间透露着浓浓的乡愁,反映了游子对家人的思念。 [相关链接] 1.冬至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而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对冬至是很重视的,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冬至夜思家》充分体现了人们在冬至日深切的“佳节思亲”之情。现在,北方地区的人们仍有冬至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气象专家表示,在气候学上,“冬至”意味着北京将从今天开始进入“数九寒冬”。所谓“冷在三九”,就是从冬至这天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