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在逛街,孩子看到了街边小吃,闹着要吃。但家长们觉得这些很不卫生,不想让他吃。这时,如果孩子要耍赖,大人就不能迁就他。让他受到一两次挫折后,孩子就会明白,不是随意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渐渐地孩子就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欲望。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孩子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将面临许多的挫折和挑战。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强自信。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细微的小事,都可以磨练孩子。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教育。
从内心开始疏导,帮助孩子从骨子里解脱出来,给他应有的关爱。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会出现当孩子一哭的时候,家人就特别着急。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所以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遇到挫折,失去信心的时候,常有冲动想帮他消除所有的困难。这样的心理我也有,一辈子那么长,我不可能帮得了,所以一直在反思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孩子一哭,妈妈就会说,别哭,妈妈来帮你。我们总是用应激反应来制止孩子的负面情绪,给予过多不必要的帮助,总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家长的这种包办代替只会把孩子保护的很好,在孩子独自面对挫折的时候,且父母还帮不了,孩子很可能就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那么当孩子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呢?
1、同理心。同理心是劝慰最有效的开门砖,如果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那么他就更愿意向你袒露心扉。通过你对他情绪的理解,他也能挽回一些自尊心。
2、强调努力而不是结果。孩子成绩出来了以后,很多家长往往在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有的父母就对孩子采用说教,有的打骂,还有的就是你看谁谁家孩子考了多少分,你才考这么一点。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结果,却忽视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比如:当你做工作很认真,很努力,但是面对做出来的结果得到的确是老板的一顿训斥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你会是什么感受呢?
3、创造成就体验。人为什么会相信自己可以面对挑战,因为过往的经历让他相信,自己可以创造成功。对孩子来讲,完成一件事情的喜悦会增加自信。如果在他的过往中,感受到的是困难很大,自己很小,并且体验的挫折比较多时,再次遇到挫折,他就会产生退缩心理,所以要适时的让孩子体验成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家庭育儿亲子顾问。17年专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