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
这部电影是陈凯歌的巅峰,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影史上难以让后人逾越的几部具有史诗气质的剧情电影之一。
何谓史诗气质?
首先,要有足够的时间跨度——在这个时间跨度中,时代的背景对事件的发展、乃至剧情的发展都有推动意义。
其次,要有足够细致的文化元素,这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线索。同样的,这条线索要能贯穿整部电影,并成为电影中的奇观之一。
例如张艺谋《活着》中的皮影戏。
对照陈凯歌《霸王别姬》的京戏。
在比对同样是第五代导演,并与前两者并称为“第五代导演三大翘楚”的冯小刚,几年前拍的同样是从渺小人物透视整个历史的《温故1942》。
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很可惜的是,这种文化奇观,越来越少了。
说回《霸王别姬》。
这部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就是梨园行的两名艺人的故事。
侧重点为程蝶衣,其次为段小楼。
以程蝶衣的个人情感出发,延展到段小楼身上。
从此而以小见大,反映历史,反映命运的无可抗拒。
原著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实在是一部三流小说。
这部电影的鬼斧神工,取决于编剧芦苇的画龙点睛。
在原版中,程蝶衣没有自杀,反倒和段小楼在香港相遇。
在原版中,程蝶衣没有六指…
等等等等。
如果我们看的《霸王别姬》是一部忠于原版的作品,那么这部电影可能就很难成为流芳影史的作品了。
而对于这部电影,我的个人感观。
就是时光命运不可拒,每个人都是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渺小蜉蝣。
任你本领再大,翻过的山再高。
也不外如此。
程蝶衣的母亲是个妓女,而他自己演的也是妓女――虞姬――虽然社会地位高一些。
而他自己的母亲也是个妓女。而他心爱的男人,也被一个妓女俘虏了。他自己,也曾经出卖过色相,虽然可以替他辩护:那是被逼无奈。其实,就人生而言,除了死亡,没有什么可以逼迫一个人的。
程蝶衣的一生只有一个信仰:从一而终。什么是他的这个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一”呢?
哦,我知道精神分析家们会怎么说:母亲、指头、师傅、师兄、霸王、京戏。而这些所有东西都会凝缩――是的,这是弗洛伊德《释梦》中的那个词――成一个符号、一个器官、一个术语,男根(phallus)、阴茎、他者或者是身份(identity)。母亲砍断他多出来的六指的时候,也砍断了他和母亲的纽带。也象征地砍断了他的阴茎,我们不难听到用“指头”暗喻阴茎的俗语。程蝶衣的命运就在于他一开始就被阉割,或者说压抑。而他必须不断地追寻他丧失了的东西――男根――男性的根本所在。
他首先在自己的身上寻找,但是这种过程还没有真正开始,就受到阻挠。
戏班师傅告诉用殴打和酷刑告诉他:你不是男儿郎,而是女娇娥。
最有意思的是,处处维护他的师兄小石头也殴打了他,因为他的无意识总在用口误的形式呐喊: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小石头用一根烟管插进他的嘴巴,狠命搅动出血,这种举动似乎暗示着,你所寻找的男根在我这里,而不在你。
而程蝶衣似乎要一辈子接受的命运是:像那张出血的嘴巴一样,接纳、被动、违心、逆来顺受。
当然,在半生不熟的弗洛伊德主义者的眼里,这种举动是性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