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译文

司马光的文章,最好有词类活用
2024-12-29 18:46: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赤壁之战

(其一)

俗说话:"团结是胜利的保证。"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说明,赵国由于将相和好,团结一致,从而取得了抵御秦国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赤壁之战》,写的是由于孙权与刘备的联合,以弱军战胜了强大的曹军的故事。

那么,《赤壁之战》这篇文章选自什么书?作者是谁?这篇课文有何特色?请同学们先读注释①和"预习提示"。

(其二)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曹操在镇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后,把汉献帝刘协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汉献帝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曹操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统一中国。当时,南方的军阀刘表新亡,他的儿子刘琮投降,刘备在长坂坡也被曹操击败。南方的军事力量剩下的只有东吴的孙权能与曹操对抗。为了挽救危局,孙、刘决定联合抗曹,从而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局面。

司马光综合了《三国志》中的《吴主传》、《周瑜传》、《鲁肃传》、《蜀先主传》、《诸葛亮传》等有关史料,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赤壁之战》。这次战役涉及的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作者仅用了2500字左右的篇幅,就生动形象地把它勾画了出来。因此,我们特别要注意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以及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写法。

(其三)

赤壁之战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当时曹操消灭了袁术、袁绍、吕布、张绣等军事势力,北方基本平定后,趁势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统一中国。这时,刘表新亡,刘琮投降,曹操在当阳长坂坡击败刘备,乘腔追击,进兵江陵。南方军事力量中能与曹操对抗的,只有东吴的孙权了。在这种危急的境况中,孙权、刘备为挽救危局决定联合抗曹。由于孙、刘联军在战前对曹操一方进行了周密的分析,不失战机,以已之长,攻敌之短,终于在长江的南岸大破曹军。从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课文通过赤壁之战的记述,揭示了只要正确分析形势,指挥得当,劣势可以化为优势,弱方可以战胜强方的战争规律。这里,作者为宋朝皇帝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孙权,告诉宋朝皇帝一个历史经验——面对强敌,如果处理正确,弱可胜强;作为一国之君,在这样的大事面前,一定要非常谨慎,既要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又要有正确决断。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可从中借鉴两点:在一定条件下,弱可胜强;处事必须多谋善断。

(其四)

河北孙云江老师这样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四个人的名字:鲁肃、孙权、诸葛亮、周瑜。学生们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黑板,窃窃私私语,莫名其妙。教师扫视全班,然后说:

同学们估计一下,在赤壁之战时,这四个人谁年龄最大,谁年龄最小?教室里一时像开了锅,七嘴八舌,有的说周瑜小,有的说诸葛亮大。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从影视给我的印象上看,我觉得诸葛亮有50多岁吧。……最后,教师在四个人的名字下边写上他们的年龄:37岁、27岁、27岁、34岁。学生几乎同时发出"啊"的一声,都感到惊讶。教师接着说:

赤壁之战是一场奠定魏、蜀、吴三分局面的关键之战,对当时的历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导演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战争的,竟然是一群年轻人。下边我们就来学习《赤壁之战》,看他们是怎样演出这场战争活剧的。

回答2:

训两次骑,出赵云,阵亡曹操.
以你目前的水平建议找个同盟让同盟去解决,我是铜雀台的,一般晚上6点在.